全部國際觀點

  • View More 調整用-176.png
    國際新聞

    憂關稅戰、經濟下行風險 歐洲央行第六度降息

    〔 MoneyDJ 新聞 / 記者 黃智勤 〕




     




















     



    貿易戰引發市場動盪之際,歐洲央行(ECB)如各界預期般降息1碼,將基準利率降至2.5%,為去年來第六度降息。不過,接下來的貨幣政策方向不甚明確,部分專家認為當局4月可能暫停降息。

     

    路透、衛報等外媒報導,歐洲央行6日召開貨幣政策會議後宣布,自3月12日起將存款機制利率(即基準利率)、主要再融資利率和邊際放款利率分別下調1碼(25個基點)至2.50%、2.65%、2.90%;歐元兌美元走揚,觸及1.0854美元,創去年11月6日以來新高。

     

    歐洲央行也下修經濟成長預測,預估歐元區今(2025)、明(2026)年GDP分別僅成長0.9%、1.2%,並將今年通膨預期從2.1%上調至2.3%,反映能源價格回升。

     

    近來川普的關稅政策引發市場震盪,他先前也揚言可能對歐盟徵收25%關稅。

     

    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指出,當局下修經濟成長預期主要反映貿易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她也示警,關稅戰和潛在報復措施將削弱信心,阻礙投資、消費、就業和招募動能。

     

    部分專家憂心,德國/歐盟擴大軍費支出和基建投資,可能引發新一波通膨壓力。不過,拉加德對此表示,這應有助於促進歐洲經濟成長。

     

    拉加德在最新聲明中並未重覆「利率下行方向明確」的指引,市場對歐洲央行接下來的降息路徑看法不一;消息人士透露,官員認為4月暫停降息的可能性已增加。

     

    ING經濟學家Carsten Brzeski認為,考量大環境不確定性和潛在的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歐洲央行降息的方向不再那麼明確;瑞典北歐聯合銀行(Nordea)則認為,歐洲央行仍會於4月降息,但也將是本波寬鬆週期的最後一次降息。

     

    丹麥央行也於同日宣佈降息1碼至2.10%,維持與歐元區貨幣政策同步。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KdZ7pR
  • View More 23.6.12-51.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303

    二月份結束,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避險情緒升溫,市場對於全球增長預期的擔憂持續升溫,幾個關鍵央行的貨幣政策逐漸趨於鷹派,近半年來,通膨壓力雖有下降,但利率仍處於高檔,尤其在歐美地區,這代表資金成本增加,企業獲利空間遭受壓縮。在這樣的背景下,股權市場可能出現更顯著波動;然而,固定收益商品如投資等級債券與高信用評級的短期債依然是穩健資產配置的重要考量,特別在利率高點未明確出現前,可提供相對穩定的收益來源。

    近期西方盟友與烏克蘭總統Volodymyr Zelenskyy就美國政策變化進行討論,而Donald Trump新的關稅措施可能對跨國貿易產生進一步影響,這些事件再次表明,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仍然是全球市場的一大風險,尤其是亞洲市場容易受到外部影響。審慎控管外幣資產配置的比例成為關鍵,並且優先導入防禦型資產,分散政治風險帶來的波動衝擊。

    地緣政治變數、關稅政策走向及央行政策轉折點都可能帶來短期波動,建議資產配置採取短中長期時間槓桿策略,降低時點風險,當前市場環境充滿不確定性,更顯現出穩健配置的重要性。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調整用-171.png
    國際新聞

    美國財長:拉高長債發行比例面臨通膨、QT等障礙

    〔 Money DJ 新聞 / 記者 賴宏昌 〕




     




















     

    彭博社報導,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 見圖)週四(2月20日)受訪時表示,基於通膨率居高不下以及聯準會(FED)量化緊縮(QT)計劃等障礙,現在討論提高長天期公債發行比例還太早,官方將會觀察市場需求。

    貝森特指出,FED目前還在縮減帳上的美國國債部位,當財政部不需要跟另一位大賣家競爭時、延長公債平均到期期限會變得更簡單。貝森特並且說,增加長債發行比例是終極目標,但前提是通膨率必須開始走低。

    根據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2025會計年度前四個月(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預算赤字年增58%至8,395.85億美元、創歷年同期最高紀錄。

    曾擔任FED公開市場操作帳戶(SOMA)經理的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蘿根(Lorie K. Logan)去年10月表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正在讓兩種政策工具正常化,這兩個正常化過程是協同一致的,其他央行也同樣在縮表並降低政策利率、藉以因應持續變化的經濟展望。

    FED主席鮑爾(Jerome H. Powell)1月29日在利率決策會議會後記者會上表示,FED隨時準備採取適當行動支持貨幣政策的平穩過渡,包括調整政策細節、依據經濟和金融發展情況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

    官網資料顯示,截至2025年2月19日為止當週FED總資產規模報6.782332兆美元、創2020年5月6日當週以來最低,較2022年4月13日當週的史上最高紀錄(8.965487兆美元)縮減24.4%(2.183155兆美元)。

    FED總資產規模是在2020年3月25日當週首度突破5兆美元大關。

    根據房屋抵押貸款業者房地美(Freddie Mac)週四提供的數據,截至2025年2月20日為止當週美國30年期固定房貸平均利率報6.85%、創2024年12月25日當週以來最低。

    作為對照,2025年1月15日當週美國30年期固定房貸平均利率報7.04%、創2024年5月8日當週以來最高,川普當選後首週(2024年11月13日為止當週)報6.78%。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oVa0mV
  • View More 調整用-170.png
    國際新聞

    貨幣政策以及金飾消費或成為金價上漲的阻力

    〔 Money DJ 新聞 / 記者 黃文章 〕



     




















     



    金拓新聞2月20日報導,金價本週仍創下歷史新高,但分析師觀察市場動能似有減弱跡象,儘管黃金仍處於穩定的上升趨勢中,但研究機構金屬聚焦公司(Metals Focus)報告表示,投資者可能需要更多耐心,以等待金價達成每盎司3,000美元的目標價位。報告預測黃金價格將有望在今年第二季達到3,000美元/盎司的高點,但短期內可能面臨獲利回吐的風險。

    報告認為,聯準會政策成為黃金市場阻力,稱其貨幣政策立場仍然是影響黃金價格的重要因素。根據1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聯準會認為通膨風險仍然偏高,因此短期內不急於降息。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最早可能在7月才會開始降息。報告認為,美國貨幣政策與美元走勢目前對黃金的影響僅次於經濟與政治不確定性。

    報告表示,黃金今年的強勁表現主要受到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升高,以及美國新政府政策(特別是關稅戰略)帶來的政治不確定性影響。由於市場擔憂關稅問題,大量實物黃金與白銀湧入紐約金庫,導致倫敦場外交易市場(OTC)出現流動性問題。這種供應緊張的狀況在短期內為黃金與白銀提供了額外的上漲動能。

    儘管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支撐了金價,但報告也指出,美國珠寶需求疲弱是市場中的一個隱憂。美國是全球第三大黃金珠寶市場,雖然高金價環境下需求普遍受壓,但好消息是影響小於市場預期。2024年第四季美國黃金珠寶銷量(以重量計)僅較上年同期下降4%,主要因為美國就業市場仍然強勁,以及聖誕節消費需求的支撐,相比中國第四季的金飾消費大減了28%。

    報告表示,黃金價格仍然受到經濟與政治不確定性的支撐,但短期獲利回吐、聯準會貨幣政策、美元走勢及珠寶需求下降可能會限制金價的進一步上漲。投資者需關注市場動態,特別是聯準會利率決策、貿易政策及黃金市場的流動性狀況。

    高盛(Goldman Sachs)最新報告將2025年底金價預估從每盎司2,890美元上調至3,100美元,主要因為央行需求強勁以及預期ETF資金流入的影響。高盛也提出幾個情境,若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持續(如關稅問題),金價或上漲至3,300美元;如果央行購買速度加快,金價可能達到3,200美元;若聯準會維持利率不變,金價預計將達到3,060美元;若美國財政赤字問題惡化,金價可能升至3,250美元。

    根據金拓新聞的年度黃金調查,457名散戶投資者中有58%(266人)認為2025年黃金價格將超過3,000美元,22%預測價格介於2,800至3,000美元之間,僅7%預測價格在2,600至2,800美元之間。

    根據BullionVault的用戶調查,超過31%的受訪者認為,地緣政治因素(如中東衝突、俄烏戰爭或美中緊張關係)將對2025年的黃金價格產生最大影響,政府支出(20.8%)和貨幣政策(16.8%)則被認為是影響黃金價格預測的另外兩大關鍵因素。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RLZv29
  • View More 23.6.12-50.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218

    美國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3%,高於市場預期,顯示通膨降溫速度不如預期,核心CPI年增率仍維持在3.3%,房租、醫療保健等服務業價格持續上漲,反映通膨壓力仍未完全消退,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未來甚至可能採取額外一次升息的動作,然而,聯準會正面臨政治和市場的壓力,貨幣政策走向撲朔迷離。

    美國總統Donald Trump近期重啟一系列對歐洲與亞洲的高關稅政策,加深市場對全球貿易前景的擔憂,這將影響出口導向型國家的表現,貿易戰效應持續發酵,加上英格蘭銀行表示全球經濟疲弱可能延續,黃金作為避險資產近期出現顯著資金流入,價格進一步上漲。

    全球政經情勢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包括地緣政治風險、通膨持續、貿易政策變數等,建議透過降低高風險資產曝險,增加分散投資手段,例如高流動性債券、抗通膨資產,以及適量配置避險資產,可以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穩健前行,維持現金流,保持彈性配置,同時關注全球經濟政策的進展,將是2025年初的重要策略基調。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調整用-166.png
    國際新聞

    BofA:美國關稅若引發各國反擊、美元長線恐走貶

    〔 Money DJ 新聞 / 記者 賴宏昌 〕



     




















     


     

    彭博社報導,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 BofA)G-10外匯策略部主管Athanasios Vamvakidis週三(2月12日)發表報告指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政策最初雖然會提振美元、最終可能在美國開徵關稅並引發全面性報復的情境下導致美元走貶。

    Vamvakidis表示,川普若對所有進口產品徵收10%或20%關稅,各國勢必會採取報復措施、這將導致美國更加脆弱。他說,所有人(特別是美國)的處境最終都會變得更糟,美國大幅拉高貿易保護措施可能導致世界其他國家減少彼此之間的貿易保護,這將對美國的長期生產力產生負面影響、進而挑戰「美國例外論」論述並導致美元長期走貶。

    馬里蘭大學經濟學家Peter Morici週二在MarketWatch撰文指出,美國若因貿易戰而遭到孤立、經濟成長將因而放緩。

    Morici去年12月指出,中國經濟實力加上美國戰略弱點和保護主義、可能會削弱美元儲備貨幣地位,全面加徵關稅只會讓潛在合作夥伴轉向中國。

    洛克菲勒國際(Rockefeller International)主席夏瑪(Ruchir Sharma)去年12月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所有極端價格及估值的典型跡象都意味著、現在應該是投資人拋棄「美國例外論」迷思的時候。

    新加坡銀行(Bank of Singapore)首席經濟學家Mansoor Mohi-​uddin去年11月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川普重返白宮可能意味著、美元將在未來4年呈現先升後貶。

    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於2017年4月受訪時表示,「強勢美元」只是一個聽起來很棒的名詞、過於強勢的貨幣最終將傷害經濟,因為那將使得美國很難跟其他國家競爭。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p9N844
  • View More 調整用-165.png
    國際新聞

    《歐股》俄烏和平協議有譜 歐股再登歷史新高

    〔 台視財經 〕



     




















     


    市場關注俄烏停戰談判,期待迎接和平曙光,多家企業也繳出優秀財報,激勵歐洲股市13日再度寫下歷史新高,德股迎來兩年來最大單日漲幅。

    泛歐STOXX 600指數2月13日上揚1.09%(5.97點)、收553.75點,連數個交易日創歷史新高;產業方面,汽車股強漲4.4%。歐洲主要指數13日漲跌互見。德國DAX指數上揚2.09%(4636.99點)、收22.612.02點;英國FTSE 100指數下挫0.49%(42.72點),收8,764.72點;法國CAC 40指數上揚1.52%(121.92點)、收8,164.11點。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已分別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並稱兩位領導人都希望迎來和平、停戰談判將「立即」啟動。據悉,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和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將於14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會晤澤倫斯基,商討停戰談判事宜。

    泛歐STOXX 600指數今年來已勁漲9%,連數個交易日創歷史新高。雖然川普關稅政策仍有不確定性,但這可能促使歐洲央行(ECB)加大降息步伐,歐元貶值也對出口型企業有利,俄烏停戰希望更是帶動樂觀情緒升溫。LSEG數據顯示,已公佈財報的129家泛歐STOXX 600指數成分企業中,近六成業績優於預期。經濟數據方面,英國第四季經濟成長0.1%,優於分析師預估的萎縮0.1%。個股方面,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獲利優於預期,激勵股價大漲7%;荷蘭支付巨頭Adyen和德國外送巨頭、Foodpanda母公司Delivery Hero財報亦讓市場驚艷,股價分別大漲14.4%、12.7%。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XZ8x3M
  • View More 調整用-164.png
    國際新聞

    美國1月PPI通膨2023年初以來最火熱、高於市場預期

    〔 Yahoo!股市 〕



     




















     


    美國勞工部勞工統計局(BLS)週四(2月13日)公布,2025年1月最終需求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月增率(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報0.4%、創2024年11月以來新低,高於市場預期的0.3%;2024年12月PPI月增率自0.2%上修至0.5%。

    2025年1月最終需求PPI年增率(未經季節性因素調整)持平於3.5%、平2023年2月以來最高紀錄,高於市場預期的3.2%。

    BLS指出,2025年1月最終需求物品指數月增率報0.6%、創2024年11月以來新高,連續第4個月呈現正數;最終需求服務指數月增率報0.3%、創2024年11月以來新低。

    美國1月核心(排除食品、能源、商務服務不計)PPI月增率報0.3%、創2024年11月以來新低,年增率(未經季節性因素調整)自3.5%降至3.4%、創2024年9月以來最低。

    美國1月最終需求服務PPI年增率(未經季節性因素調整)自12月的4.3%(2023年1月以來最高)降至4.1%。

    2025年1月最終需求物品PPI年增率(未經季節性因素調整)自12月的1.9%升至2.3%、創2023年2月以來新高。

    美國1月排除食品與能源的最終需求物品PPI月增0.1%;最終需求能源PPI月增1.7%、貢獻最終需求物品指數月增率過半漲幅,最終需求食品PPI月增1.1%。

    美國1月最終需求服務指數月增率報0.3%、連續第6個月呈現正數。其中,排除商務服務、運輸以及倉儲的最終需求服務PPI月增率報0.4%、貢獻最終需求服務指數月增率四分之三漲幅。最終需求運輸以及倉儲服務PPI月增0.6%。

    美國1月最終需求商務服務PPI月增率報0.1%。作為對照,2024年7月最終需求商務服務PPI月增率報-1.7%、創2009年開始統計以來最低。

    華爾街日報知名聯準會(FED)觀察家Nick Timiraos週四撰文指出,根據巴克萊(Barclays)等13家華爾街券商依據PPI、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進行的推算(預測中位數),2025年1月美國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月增率、年增率分別為0.28%、2.6%。

    FED自2012年起明確定義所謂的「穩定物價」使命為PCE價格指數年增率須達2.0%。FED主席鮑爾(Jerome H. Powell)週二表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2%長期通膨目標將保留、不會成為政策框架檢討焦點。

    根據克里夫蘭聯邦儲備銀行2月13日公布的通膨預測數據,2025年1月美國核心PCE價格指數月增率、年增率分別為0.37%、2.66%。

    2024年12月美國核心PCE價格指數月增率、年增率分別為0.16%、2.8%。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vpzE2j
  • View More 23.6.12-49.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210

    上週最受矚目的是美國總統Donald Trump對國會表態,計畫推動「對等關稅」政策,這意味著美國有意加強保護其製造業,並再度向國際貿易夥伴施壓,可能導致全球貿易摩擦升溫,對金融市場也會造成波動。

    美國聯準會於最新的貨幣政策報告中指出,美國經濟處於「穩健狀態」,不過監控通膨壓力仍然是重點,市場普遍預期短期內可能不會有過度緊縮的政策。這一消息對股市短期內具有支持作用,但投資人需注意中期風險,隨著利率維持高檔,高利率環境對高負債企業將產生壓力。

    AI產業正邁入關鍵年,全球科技巨頭如Alphabet和Microsoft宣布2025年計畫在AI技術上投入超過3000億美元,表明人工智慧仍是未來科技創新的主軸,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可能從中長期獲得利好,然而,相關公司的估值已經偏高,價值挖掘需謹慎。

    在全球政經局勢詭譎多變的當下,一定要做好資產配置,建議提高避險部位,增加防禦性資產的比重,適度增加現金部位與高投資等級債券的配置,以有效分散風險,穩定資產收益。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調整用-160.png
    國際新聞

    穆迪:日、韓、台暫避川普關稅制裁 但恐不會持久

    〔 工商時報 / 黃于庭 〕



     




















     


    根據穆迪信評最新發布的分析報告指出,亞洲的先進經濟體日本、南韓與台灣未被列入美國關稅制裁的名單,是因政治考量和其對美國經濟的投資程度,不過穆迪也提醒,「這三國不能因此掉以輕心」,因為美國政策可能隨時轉向,關稅制裁依然是個變數。如果貿易戰進一步升級,成為涉及多個主要經濟體的全面對抗,出口導向的東北亞經濟體勢必受到嚴重衝擊。

    穆迪指出,美國總統川普毫不拖延,甫上任數週,貿易戰便正式開打。墨西哥和加拿大透過最後一刻的斡旋,勉強爭取到為期一個月的關稅豁免,但中國大陸就沒這麼幸運。美國對中國製商品的關稅週二上調10%,北京隨即展開報復,中國大陸對美國的煤炭與液化天然氣加徵15%關稅,並對美國原油、農業機械及部分汽車課徵10%關稅。歐盟則似乎成為美國下一個目標。

    在這場貿易戰的炮火交鋒中,三個美國的重要貿易夥伴——日本、南韓與台灣——暫時未受波及。穆迪表示,以這三國對美貿易順差的規模來看,它們本應是關稅打擊的理想對象。日本對美順差高達710億美元,主要來自汽車與機械產品;南韓順差510億美元,多數來自汽車與電子產品;台灣則有480億美元順差,主要仰賴機械與半導體出口。從數據來看,日、韓、台應已在華盛頓的瞄準範圍內。

    穆迪指出,日、韓、台這次能躲過川普的關稅制裁可能有兩大因素,一是深厚的政治關係,像是日本與南韓和美國簽有正式的軍事同盟條約,而台灣則受到《台灣關係法》的隱含保護。美國可能希望透過其他方式施壓,例如要求增加國防支出,而非直接施加關稅;二是這三國對美國的投資,日本是美國最大的外國投資者之一,特別是汽車產業,南韓和台灣企業近年大舉投資美國電子產業,與美國減少對中供應鏈的依賴戰略不謀而合。

    然而,穆迪認為,日、韓、台不能因此掉以輕心。即使沒有直接關稅,這些經濟體仍可能受到間接影響。例如,日、韓汽車製造商在墨西哥設有工廠,一旦美國對墨西哥出口汽車加徵關稅,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及南韓的Kia可能都會受到波及。同樣地,台灣與南韓的半導體與電子業者若在美國設廠,也可能因貿易壁壘或生產成本飆升而遭遇困境。

    穆迪指出,這場貿易戰才剛剛開始,東北亞的發達經濟體或許很快就會發現自己被捲入其中。雖然它們的政治與投資關係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護,但這樣的好運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WAY2pk
  • View More 調整用-159.png
    國際新聞

    央行與投資需求帶動 全球黃金需求創下新高

    〔 Yahoo!股市 〕



     




















     



    世界黃金協會2月5日報告表示,受到央行與投資者推動市場增長的影響,2024年全球黃金需求創新高。報告表示,2024年第四季黃金總需求(包括OTC場外交易投資)較上年度增長1%,創下季度新高,達到1,297公噸;全年總需求達到4,974公噸,刷新歷史紀錄,也較上年度增長1%。

    報告指出,2024年全球各國央行仍以驚人的速度購入黃金,全年購買量連續第三年超過1,000公噸,達到1,045公噸,較上年度的1,051公噸略減1%;其中,第四季央行黃金購買量大幅加速,達到333公噸,較上年同期的217公噸增長54%。

    黃金全年投資需求達到1,180公噸,增長25%,則是創下四年來新高。其中黃金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影響顯著,在連續3年的大幅減少之後,2024年黃金ETF投資需求僅略減6.8公噸,較2023年的減少244公噸大幅改善。金條金幣的投資需求較上年度略減4公噸至1,186公噸,其中金條投資增加,金幣購買減少。

    報告表示,受人工智慧(AI)技術的持續發展帶動,2024年全球黃金科技需求增長21公噸(+7%),達到326公噸,為總需求的增長提供額外助力。不過,受到金價頻創新高的影響,金飾全年消費量下降11%,至1,877公噸,顯示消費者購買力受到價格上漲的削弱。不過,由於金價上漲,金飾總支出反而增加9%,達到1,440億美元。

    報告表示,去年金價表現亮眼,2024年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下午定盤價創下40次歷史新高。第四季平均金價達到2,663美元/盎司,全年均價為2,386美元/盎司,較上年度上漲23%。受到金價與需求量雙雙攀升的影響,2024年第四季黃金市場總價值達1,110億美元,全年總值更創紀錄,達到3,820億美元。

    2024年全球黃金總供應量較上年度增長1%,達到4,974公噸,也創下數據統計以來的新高,主要由於礦產黃金產量增長與舊金回收增加的影響。其中,礦產黃金產量年增17公噸達到3,661公噸,舊金回收量則是年增11%至1,370公噸。

    報告表示,去年第四季場外交易(OTC)投資大幅減速,僅為20公噸,較上年同期的144公噸大減86%,導致全年場外投資需求年減7%至421公噸。報告指出,高淨值投資者的需求依然強勁,但部分投資人選擇獲利了結。展望2025年,央行與ETF投資者將繼續成為黃金需求的主要推動力。經濟不確定性將使黃金繼續發揮避險資產的作用,但同時也可能對黃金首飾需求帶來壓力。

    外匯經紀商安達公司(Oanda)亞太市場資深市場分析師黃凱文(Kelvin Wong)報告表示,市場對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的擔憂正在推動黃金價格創下歷史新高。報告指出,美國國債殖利率上升,以及貿易戰升級,正在導致停滯性通膨環境的形成,使投資者紛紛轉向避險資產黃金。

    報告指出,當前貿易戰與2018年的「美中貿易戰1.0」相比,影響範圍更廣,涵蓋了更多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包括歐盟、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如越南和馬來西亞),這些擁有對美貿易順差的國家都可能成為關稅目標。如果美國與這些國家無法達成妥協,可能會引發關稅報復措施升級,導致全球貿易受阻,進一步削弱全球經濟增長,並加劇通膨壓力。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KdzgYe
  • View More 調整用-158.png
    國際新聞

    預期日銀追加升息、日圓一度升破151;日經走軟

    〔 MoneyDJ 新聞 / 記者 蔡承啟 〕



     




















     

     

    預期日本央行(日銀、BOJ)將追加升息,引發日圓匯率(相對於美元)走升,一度升破151關卡、創約2個月來新高水準。日經225指數今日走軟。

     

    根據MoneyDJ XQ全球贏家系統報價,截至台北時間7日上午10點30分為止,日圓相對於美元匯率貶值0.11%至151.65日圓兌1美元,稍早最高一度升至150.95,為2024年12月10日以來首度升破151關卡、創約2個月來新高;日圓相對於美元匯率6日升值0.75%、連續第4個交易日走升。

     

    截至日本股市7日早盤收盤(台北時間上午10點30分)為止,日經225指數下跌0.44%(跌172.88點)、暫收38,893.65點。

     

    綜合日本媒體7日報導,因市場對日銀將追加升息的預期攀升,在日美利率差可能縮小下,推升日圓走升。本週來、日圓相對於美元匯率加速升值,過去4個交易日(2月3-6日)來、平均以1天升值1日圓的速度揚升。

     

    日銀審議委員田村直樹6日在長野縣金融經濟懇談會上發表演說表示,「要抑制通膨揚升風險、持續且穩定的達成物價穩定目標,有必要在2025年度下半年將政策利率最低調升至1%左右水準」。

     

    日銀在今年1月24日舉行的金融政策決策會議(貨幣會議)上決議、將日本政策利率從0.25%調升至0.5%。此為日銀睽違半年來(2024年7月以來)再度升息、也是2024年3月解除負利率之後第3度進行升息。日本利率升至0.5%後、創下約17年來(2008年10月以來)新高水準。自1995年9月以來、日本政策利率就未曾超過0.5%、因此目前的利率水準也是過去30年來最高。

     

    日銀總裁植田和男在1月24日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今後也計畫持續進行升息,「(升息)速度、時間點將取決於經濟/金融情勢,不會預作判斷」。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Y45z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