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國際觀點

  • View More WhatsApp Image 2022-03-01 at 09.41.35.jpe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301

    儘管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邊境長期集結,但俄羅斯上週對烏克蘭的全面入侵震驚了世界和市場,俄羅斯和烏克蘭同意會談使人們燃起了希望,雙方代表於2月28日進行談判。

    目前G7已決定將幾家俄羅斯銀行與Swift全球支付網路斷開連接,各國也陸續發聲對俄羅斯的制裁再次大幅收緊,歐盟宣布將對俄羅斯飛機完全關閉歐盟國家上空的領空;作為回應,俄羅斯也對幾個歐盟國家的飛機關閉了自己的領空並宣布禁止外資出售俄羅斯有價證券。
    衝突進一步發展的不確定性和制裁的影響,特別是俄羅斯銀行被排除在Swift系統之外,對經濟的影響將繼續造成高度不確定性,並打壓資本市場的情緒。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圖片 1.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221

    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自拜登上任以來幾乎沒有實質改善,美國政府2月8日宣布將33家中國實體企業加入「未經核實清單」,2月17日公布「惡名市場」名單,直接點名中國大型電商,這提醒人們注意正在進行的中美貿易戰。

     

    最新舉措可能會整體抑制市場對中國產業的情緒,並對中國企業的經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由於對美國技術和設備的高度依賴,科技和醫療保健行業可能首當其衝,當美國在2019年對中國實施制裁時,中國科技硬體公司—華為,因其對外國晶片供應的依賴,而遭受嚴重損失;基於這個例子,美方相繼列出新名單以及更廣泛的中美緊張局勢,可能對中國科技巨頭產生廣泛影響。相比之下,緊張局勢對基本金屬和工業部門的影響可能較小,因為它們對美國的依賴程度較低。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圖片 1.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215

    歐洲央行在2月貨幣政策會議上的強硬言論表明,短期利差對歐元兌美元的負面影響可能會減弱,更重要的是,流入歐元區債券的淨投資可能會顯著改善,扭轉因歐洲央行在2014年和2015年引入負利率和資產購買計劃而導致的資金流出。

     

    短期利率和經濟增長差異使我們對歐元兌美元匯率的看法產生重大影響,鑑於強硬的聯準會和耐心的歐洲央行的結合,我們對今年上半年的歐元前景持謹慎態度,這擴大了有利於美元的利差,歐洲央行上週的鷹派轉變可能意味著利差已經見頂,也就是說,可能看到短期內利率差距的縮小有限,我們認為今年歐洲央行兩次加息的市場定價相當樂觀。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omicron示意.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208

    聯準會在1月份的就業報告發布後評估勞動力市場處於接近充分就業狀態,報告顯示就業人數增加467,000,失業率上升0.1個百分點至4%,出於“正向”原因是勞動力增長速度快於就業,這有助於聯準會在3月份的會議上加息的合理性。
     

    到目前為止Omicron的影響似乎有限,但GDP等更廣泛的宏觀數據仍可能在第一季度受到打擊。儘管美國商業周期受聯準會貨幣緊縮步伐的擺佈,但周期敏感的行業就業增長穩健以及多項數據走勢表明,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在短期內仍處於低位。

     

    我們的觀點是:隨著Omicron影響消退,工人重返工作崗位後美國勞動力市場將不再那麼緊張,而較少的財政政策支持也可能在推動過去的工人重返勞動力市場方面發揮作用,儘管不一定是核心。

    撰文:Jolly Chen
  • View More 外資大賣亞洲新興市場股票,台股也難倖免。歐新社.png
    國際新聞

    外資大賣亞洲新興市場股票 縮減風險資產

    〔經濟日報 / 編譯陳律安 / 綜合外電〕
     

    外資正大賣台灣、南韓等亞洲新興市場的股票,似乎開始縮減風險資產,原因是投資人預料美國聯準會(Fed)緊縮貨幣政策的腳步,會比預期更快。

    彭博彙整的最新數據顯示,外資本周來共計已淨賣出價值31億美元的台灣、南韓及印度股票,上周淨賣出金額更達到49億美元,為去年8月來最大規模資金外流。

    這兩周來MSCI亞太指數累計下跌逾5%,原因是投資人預料Fed緊縮貨幣政策的腳步,會比預期更快,和烏俄危機加劇,拖累全球股市。在債券殖利率上升的情況下,科技類股權重高的台股和韓股,也面臨賣壓。

    韓國霸菱資產管理公司股票部門主管崔玄表示,外資在評估Fed政策緊縮之際,似乎正開始縮減風險資產,「投資人需要時間適應流動性改變後的新環境」。

    不過,部分東南亞股市並未出現外資賣股的情況,主要是科技股的權重相對較低。例如本周來外資小額淨買入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國的股票。
  • View More 面對通膨率居高不下,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承受的壓力日增。但分析師認為,未來數季經濟成長有減速之虞,央行決策者在評估何時升息時,務必三思。路透.png
    國際新聞

    Fed暗示將升息 道指回吐升幅

    〔財經新聞組 / 綜合報導〕

    在聯準會(Fed)主席齙爾暗示Fed有足夠的空間在經濟受損之前提高利率後,美股26日在震盪交易中走跌。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下跌129.64點或0.38%至3萬4168.09點,盤中一度上揚逾500點,但在Fed會議結束後回吐。史坦普500指數下跌6.52點或0.15%至4349.93點。受微軟上漲提振,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小漲2.82點或0.02%至1萬3542.12點。

    在鮑爾發表評論後,指標10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攀升至1.8%以上,因為交易員認為這意味著Fed可能會在收緊政策方面更加積極,即使1月股市已處動盪中。

    Fed在其政策小組1月會議後發表聲明暗示,其基準短期借款利率最快可能在3月調升25個百分點。

    Fed還發布另一份聲明表示,將在升息後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這是許多交易員不希望Fed立即採取進一步的收緊行動。

    1月所有三大主要股指都明顯下跌。那指處於修正區域,較盤中高點下跌超過16%,本月下跌13%。史指自年初來下跌超過8%,較高點下跌近10%。

    在當季營收優於預期後,微軟上漲2.85%,在Fed發布會議結果前的交易時段提振了主要股指和科技股。
  • View More Omicron變種變毒肆虐全球,國際貨幣基金25日公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全球2022年經濟成長下修至4.4_。圖為時報廣場那斯達克交易中心外觀。(中央社檔案照片).jpg
    國際新聞

    Omicron變異株兇猛 IMF下修全球經濟成長至4.4%

    〔中央社記者 / 江今葉 / 華盛頓25日專電〕

    由於Omicron變種變毒肆虐全球,國際貨幣基金今天公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全球2022年經濟成長由去年10月時預估的4.9%,下修至4.4%。

    由於Omicron變異株肆虐全球,對全球經濟前景投下變數,國際貨幣基金(IMF)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1月更新報告因此延期一週,直到今天才正式對外公布。

    由於供應鏈中斷、通貨膨脹、債務增加以及持續的不確定性,報告下修2022年度全球經濟成長,從去年10月秋季報告的4.9%,下調0.5個百分點至4.4%。明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期為3.8%。

    不過,IMF預估,由於Omicron重症情況不似Delta變異株,感染人數也可望較快減少,在今年第一季仍會嚴重衝擊經濟活動,但自第2季起影響應會逐步消減。

    在個別國家預測方面,最新報告預估,美國2022年經濟成長和去年10月預測的5.2%相比,將大幅下調1.2個百分點,減緩至4.0%;歐元區也將下調0.4個百分點,由4.3%下修至3.9%。

    亞洲國家方面,中國今年經濟成長也大幅下修0.8個百分點,從5.6%,下修至4.8%;日本則是少數上修的國家,從去年10月報告預估的3.2%,小幅上修至3.3%。

    今天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僅針對全球與主要經濟體經濟成長,調整去年10月的秋季報告預測,台灣並未包含在1月報告中。(編輯:高照芬/韋樞)
  • View More meeting.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125

    中國第四季度GDP在工業活動穩健復甦的背景下反彈,供給限制緩解,幫助中國經濟在2021年整體增長8.1%,高於市場預期,儘管出現反彈,但增長的強勁阻力仍然存在,包括房地產行業減速,同時連續爆發疫情,相關的限制進一步限制了消費者需求,為穩定經濟,當局近期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在貨幣方面,預期中國政府和央行將進一步提供政策支持以穩定經濟,於2022上半年進一步下調政策利率。

     

    我們認為,儘管政策寬鬆的前景令人鼓舞,但僅此一項並不足以完全抵消經濟下行壓力的其他來源,特別是當前房地產行業的信貸危機,是監管變化迫使一些開發商去槓桿的直接後果,為了穩定房地產行業並扭轉購房者和市場參與者的看跌情緒,需要進一步調整房地產法規,因此一些積極的發展正在醞釀之中,但不確定性仍然很高,可能面臨一些上行風險。


    撰文:Jolly Chen
  • View More 截圖 2021-11-19 15.35.53.png
    國際新聞

    30年首遇全球性通膨 外媒列七大原因

    〔台灣醒報 / 記者 宋秉謙 / 綜合報導〕

    全球不只面對疫情危機,還遇上嚴重的通貨膨脹!近期歐洲國家、美國、加拿大、土耳其、韓國等,都處於近30年來的最高通膨水平,外媒20日整理出7大原因,包含能源價格上漲、供應鏈缺貨、運費飆漲、基層工資上漲、氣候影響、貿易壁壘,以及疫情期間各國對企業與勞工的福利政策支出過高,以至於通膨危機變成了全球性問題。

     

    《外媒》整理,部分歐洲國家如英國,美國、加拿大、土耳其、韓國等,都在近期承認,都處於30年來的最高通膨水平,經濟學家認為這並非暫時性通膨,而是全球性的議題。

    油價與天然氣

     

    《路透社》報導以英國為例,消費者通膨率已達5.4%,超過經濟學家此前預測的5.2%,這是英國1992年3月以來的最高通膨率,也迫使英國央行再次升息。學者指出,當大多數發達經濟體通膨率急劇上升時,反映出全球能源與供應鏈困難,造成直接的物價壓力。

     

    對此,《BBC新聞網》20日整理出7大全球性通膨的可能原因,首先是能源價格,疫情開始時油價暴跌,隨後需求暴增,本週已來到七年高位,天然氣價格漲得更嚴重,原因是各地需求增加,以及去年歐洲寒冬期已耗光儲備量。

    供應鏈危機與成本增加

     

    再來3點也直接與疫情相關,大流行期間日常消費品價格上漲,加上主要製造商停工,塑料、混凝土與鋼材等材料短缺,導致供應鏈成本上升,同時全球航運需求上升,運費上升必然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另外,疫情期間也讓很多勞工離職或轉換跑道,像是美國去年4月就寫下史上單月最多辭職者的紀錄,讓雇主不得不提高基礎工資,找尋新血。

     

    各國對疫情期間的福利政策支出也是問題,為了保護企業經濟活動,保護工人生計(像是對低收勞工的福利政策),公共支出與借貸普遍增加,發達經濟體避免不了的保護政策,成為推升通膨的無奈之舉。

    另外,貿易壁壘(如脫歐,美、中貿易)、異常氣候打擊也都是原因之一。
  • View More 法人表示,美元指數短線可望在對通膨擔憂升級的支撐下續強,不排除續朝96價位邁進。(路透).png
    國際新聞

    Fed升息逼近 投資人清理股票

    〔經濟日報 / 編譯陳律安 / 綜合外電〕

    美國聯準會(Fed)升息的腳步聲愈來愈近,促使投資人重新評估高風險押注,大賣虧錢企業的股票,包括燒錢的科技業者、未擁有任何獲核准藥物的生技公司,以及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進而迅速上市的新創企業。

    華爾街日報的一項分析數據顯示,去年9月30日至今年1月18日,在美股那斯達克指數成分股中,有賺錢的企業平均股價小跌0.7%,虧損企業的股價則重挫28%。同期那斯達克生技指數下跌17%。

    遭投資人大舉出脫的股票,包括燒錢的科技業者、未擁有任何獲核准藥物的生技公司,以及與SPAC合併進而迅速掛牌的新創公司。

    電子簽名軟體開發商DocuSign在疫情題材激勵下,去年9月3日收盤股價升抵310.05美元,創歷史新高,其後股價已暴跌59%。該公司自2018年4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以來,每季都賠錢。去年11月掛牌的電動車製造商Rivian,股價在當月中旬一度衝上172.01美元,之後股價已重摔57%。
  • View More 國際勞工組織(ILO)17日公布報告指出,今、明兩年全球預估各將有超過2億人沒工作。(美聯社).png
    國際新聞

    疫情衝擊 全球2億人會失業

    〔經濟日報 / 編譯林奕榮 / 綜合外電〕

    國際勞工組織(ILO)17日公布報告指出,受到新冠疫情不確定性的影響,全球就業市場復甦可能須要花更久的時間復原,失業人數至少在2023年之前都將高於新冠疫情前水準,今、明兩年全球預估各將有超過2億人沒工作。

    聯合國旗下的ILO發布2022年世界就業和社會展望(World Employment and Social Outlook)報告,警告全球就業市場復甦「緩慢且不確定」。ILO預測,與疫情前的水準相比,2022年全球減少的工時,相當於世界各地損失5,200萬個全職工作,比去年6月的預測增加一倍。

    ILO說,就業市場受擾的狀況料將持持續至2023年,屆時減少的全職工作約為2,700萬個。ILO也預估,今年全球失業人口將降至約2.07億人,只略少於去年的2.14億人,而且相關衝擊可能更大,因為許多人在離開勞動市場後,迄今都尚未重返職場,其中許多為女性,因為她們通常須返家從事沒有工資的工作,例如在學校關閉期間養育子女,或照顧患病的家屬。

    ILO預測,明年全球失業人數也只會略降至2.03億人。

    報告指出,「全球勞動市場的展望比前一次(去年6月)的預測還要黯淡,世界多數地區未來幾年難以恢復疫情前的表現」。

    ILO祕書長賴德(Guy Ryder)表示,多項因素導致ILO調整就業市場展望,「最重大的原因是疫情持續延燒且出現新型變種病毒株,尤其是Omicron」。

    他也說:「就業市場陷入危機已兩年,前景依然脆弱。我們認為勞動市場可能繼續受創,貧窮和不平等的狀況增加也令人擔憂。」

    報告指出,就業市場復甦步調將因地區而異,歐洲和北美地區的跡象最令人振奮,東南亞、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前景最黯淡,原因是新冠疫苗接種率較低、及政府的財政空間受限。
  • View More 圖片 1.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118

    隨著新冠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出現,Covid雖然會帶來負面的影響,但也許不會那麼嚴重,此時世界各地的央行都處於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疫苗的推出使經濟擺脫了束縛,許多主要市場的疫情後增長和就業強勁反彈,經過多年的寬鬆貨幣政策,美國和英國的央行行長表示,他們的經濟已準備好迎接新方向,結果將給未來一年的市場帶來另一個不確定性。

    2022年也可能帶來一些積極的驚喜,從美國、中國到歐洲、日本,疫情創造了大量的儲蓄者,如果他們開始花掉這些儲蓄的一小部分,經濟增長就會得到提振。供應瓶頸應該會在一年內慢慢緩解,從而減輕商品價格的上行壓力,但更快速的工資增長會推高物價,尤其是在美國。
    當前週期將繼續,由於關鍵行業的庫存水平較低,我們必須在資產配置中保持靈活性。

    撰文:Jolly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