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時報 〕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總裁John C. Williams(見圖)週三(7月3日)在歐洲央行(ECB)論壇上指出,有人認為自然利率(r-star)的上升是基於儲蓄供需平衡的持續變化,例如人工智慧(AI)、再生能源的投資額提升以及政府債務增加。事實上,一些長期自然利率指標已升至遠高於大流行前的水準。
Williams認為,自然利率雖充滿高度不確定性,但「自然利率大幅上揚」的論述尚未通過兩項重要檢驗,其中之一就是自然利率必須先克服數十年來持續壓低的力量之後、才有可能走高。
Williams表示,就這部分而言,近期公布的數據進一步證明、全球人口結構和生產力成長率延續大流行前趨勢。
Williams強調,自然利率的高度不確定性意味著、人們不應過度依賴自然利率預估值去決定特定時間點的適當貨幣政策。
Williams於2020年10月指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自2012年以來學到了很多關於經濟、就業和通貨膨脹的短期和長期行為,這些經驗教訓將為FOMC的政策作法提供依據。
Williams當時說,FOMC學到了三項重要的教訓,最重要的就是中性利率(r-star)的長期下滑、導致美國的中性實質利率趨近於零。
MarketWatch報導,柯林頓政府時期美國財政部長桑默斯(Lawrence H. Summers)6月表示,聯準會(FED)低估了中性利率,美國中性利率應該是4.5%,利率沒有太多調降空間。
根據6月12日發布的經濟預測摘要(SEP),FED官員預測的中性利率(長期聯邦基金利率中位數)為2.8%、高於3月發布的2.6%以及2023年12月發布的2.5%。
FED主席鮑爾(Jerome H. Powell)6月12日在利率會議會後記者會上表示,中性利率是由長期緩慢變化的力量所驅動,目前無法確認的是、利率與經濟是否正經歷一系列持續但短暫的衝擊。
鮑爾於2020年8月指出,FOMC與會者的中性聯邦基金利率預測中位數自2012年初的4.25%跌至2.5%、對貨幣政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修主要是反映均衡實質利率(r*或r-star, 或稱「長期中性利率)」的下滑。
鮑爾當時表示,均衡實質利率不受貨幣政策影響,主要是受到人口結構變化與生產力成長率等基本面因素所驅動。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lQx6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