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聞

30年首遇全球性通膨 外媒列七大原因

〔台灣醒報 / 記者 宋秉謙 / 綜合報導〕

全球不只面對疫情危機,還遇上嚴重的通貨膨脹!近期歐洲國家、美國、加拿大、土耳其、韓國等,都處於近30年來的最高通膨水平,外媒20日整理出7大原因,包含能源價格上漲、供應鏈缺貨、運費飆漲、基層工資上漲、氣候影響、貿易壁壘,以及疫情期間各國對企業與勞工的福利政策支出過高,以至於通膨危機變成了全球性問題。

 

《外媒》整理,部分歐洲國家如英國,美國、加拿大、土耳其、韓國等,都在近期承認,都處於30年來的最高通膨水平,經濟學家認為這並非暫時性通膨,而是全球性的議題。

油價與天然氣

 

《路透社》報導以英國為例,消費者通膨率已達5.4%,超過經濟學家此前預測的5.2%,這是英國1992年3月以來的最高通膨率,也迫使英國央行再次升息。學者指出,當大多數發達經濟體通膨率急劇上升時,反映出全球能源與供應鏈困難,造成直接的物價壓力。

 

對此,《BBC新聞網》20日整理出7大全球性通膨的可能原因,首先是能源價格,疫情開始時油價暴跌,隨後需求暴增,本週已來到七年高位,天然氣價格漲得更嚴重,原因是各地需求增加,以及去年歐洲寒冬期已耗光儲備量。

供應鏈危機與成本增加

 

再來3點也直接與疫情相關,大流行期間日常消費品價格上漲,加上主要製造商停工,塑料、混凝土與鋼材等材料短缺,導致供應鏈成本上升,同時全球航運需求上升,運費上升必然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另外,疫情期間也讓很多勞工離職或轉換跑道,像是美國去年4月就寫下史上單月最多辭職者的紀錄,讓雇主不得不提高基礎工資,找尋新血。

 

各國對疫情期間的福利政策支出也是問題,為了保護企業經濟活動,保護工人生計(像是對低收勞工的福利政策),公共支出與借貸普遍增加,發達經濟體避免不了的保護政策,成為推升通膨的無奈之舉。

另外,貿易壁壘(如脫歐,美、中貿易)、異常氣候打擊也都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