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週彙

  • 0610焦內1.jpg

    「六趕七追」 財政部:下半年出口動能可望持續

    〔聯合報/記者 賴昭穎/台北即時報導〕




    5月出口金額與年增率。圖/財政部統計處提供


    財政部統計處今天公布5月的進出口數字,出口420.8億美元、年增率12.5%,連續23個月正成長。統計處長蔡美娜指出,受中國大陸防疫封控措施干擾部分出貨動能,5月出口只比4月成長1.5%,落在預估值下緣,但很多廠商表示大陸的需求未消失,復工後可望產生遞延效應,加上歐美可望因應開學季提前拉貨,6月出口將有支撐。她說,業界以往有「五窮六絕」的說法,但今年可能出現「六趕七追」。



    蔡美娜說,預期6月出口規模介於407億至421億美元之間,年增率11%~15%,今年上半年出口增幅為19%;至於今年下半年因為基期墊高,預估年增率約為11%。

    統計處指出,5月出口420.8億美元,為歷年單月次高;累計1至5月出口2044.8億美元,年增20.1%。5月進口396.8 億美元,創單月新高,年增26.7%;1至5月進口1814.1億美元,年增26.%。而5月出超24.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6.8億美元;1至5月出超230.7億美元,也比去年同期減31.7億美元。

    在主要出口貨品中,蔡美娜說,5月礦產品出口值創單月新高,成長 1.2 倍,主因是油品需求上揚以及價格強勢,電子零組件、運輸工具則分別因積體電路、汽車與腳踏車零附件出口續呈暢旺;不過,光學器材出口受市場需求疲弱、面板價格下挫影響,降幅擴大至32.9%,連七月負成長,塑橡膠及其製品因基期墊高及陸港拉貨減緩,年減1成。累計1至5月出口,除光學器材年減 19.5%以外,其餘貨品皆為正成長。

    進口方面,蔡美娜表示,5月農工原料進口286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較上年同月增67.1億美元,其中以礦產品增加37.2億美元、增幅87.1%最亮眼。消費品進口47億美元也創歷年單月新高,其中藥粧用品增8.2億美元、成長1.3倍,主要是進口快篩試劑、疫苗等防疫商品,不過,小客車減3.4億美元,減幅高達39.4%。

    主要出口市場方面,對東協在電子零組件及油品外銷擴增下,規模首度突破70億美元,年增率24%;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受電子零組件以外貨品出口縮減影響,僅年增0.8%,創109年2月以來最差表現。累計1至5月出口,以對美國增29.9%最高、對陸港增12.6%最低,對東協、歐洲、日本各增23.4%、20.1%、19.4%。

    展望未來,蔡美娜說,隨中國大陸逐步解除封鎖及恢復正常生產、各國陸續鬆綁邊境措施,今年全球經濟可望維持成長態勢,且高效能運算、物聯網、車用電子等運用帶動晶片需求強勁,國內半導體廠商延續產能擴充,加上即將進入傳統營運旺季,皆有利維繫我國下半年出口動能;但俄烏戰爭僵持、通膨壓力升高、新冠變種病毒等變數依然左右國際經濟走向,有待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38/6373568?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圖片來源:網路
     
    more
  • 0610焦內3.jpg

    炒房團專用銀行?金管會再抓同一銀行出包

    〔工商時報/彭禎伶、魏喬怡〕



    炒房團專用銀行,有一家銀行GG了。金管會9日宣布,去年底到今年3月的不動產專案金檢,再度發現同一家中型民營銀行的不同分行,有行員到炒房團的講座現場進行簽約對保,貸款給財力明顯不足的投資客,共24戶、貸款金額1.45億元。

    這家銀行在2020年底到2021年3月金管會第一波不動產專案金檢時,就被抓到貸款給炒房團的會員,同樣有行員到講座現場對保簽約,當時有20戶、貸款金額3億元,此案金檢報告年初才到銀行局,尚未開罰,這次又抓到同一銀行貸款給另外兩個炒房團,涉及內稽內控及核貸過於寬鬆,恐會被金管會「重罰」。

    金管會在2021年底啟動第二波不動產授信專案金檢,包括10家銀行、7家信用合作社及3家票券金融公司,已在今年3月31日完成檢查。

    炒房團利用投資理財課程誘導民眾向銀行融資炒房,這次檢查再度發現去年發現的同一銀行,有其他分行行員到炒房集團舉辦不動產投資講座或說明會場所,進行簽約對保,借戶還款繳息能力偏低、買賣契約與貸款契約簽名字跡不同、特定人在貸後代理提領大額現金、繳息資金由特定第三人現金存入ATM、售屋款匯入借戶帳戶後由特定人提現等缺失。

    檢查局副局長張子敏表示,這次發現是炒房團成員會穿著制服,替會員去ATM轉帳或提款繳房貸,且貸款者有些財力根本不夠,房貸占其收入9成以上,支付能力明顯有問題,但銀行還是核貸,雖然這些貸款目前仍是正常還款,但目前房價不斷攀升,銀行核貸若過度寬鬆,借款戶財力不夠的情況下,對貸後管理及銀行放款風險是不好的。

    這次發現的二個炒房團,主要在新北市,以投資小套房、中古屋為主,因此每戶約500~700萬元,投資客會不斷買賣房屋、賺取差價,也會向銀行申貸周轉金,用來投資不動產等。

    這次還發現銀行部分金融機構涉有違反中央銀行及金管會規定,有關涉違反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規定者,例如寬限期、核貸成數控管、動工款、調整期處理方式及執行等;另有涉銀行法第72條之2限額控管、風險權數計提不符等問題。

    張子敏表示,例如法人不得有房貸寬限期,但有二銀行利用短期擔保放款,第一年就只要繳息,到期再續貸,讓法人不用還本金;其次是核貸成數上,有四家金融機構利用其他關係人借周轉金,兩者相加超過貸款成數限制,也有高價住宅7千萬元以上,利用兩筆周轉金相加超過限額;三者是二金融機構有動工撥款缺失,即依規定沒有動工,貸款要保留一成,卻未保留;四是舊貸不合規部分,有一年調整期,有一家金融機構沒有依規定調整,延用舊貸成數。

    再者是有二家金融機構出現不動產授信,該列入銀行法72條之2的限額控管,卻未列入;有四家金融機構被發現權數計算有誤,即自用住宅風險權數與一般投資客的權數不同,將投資客的貸款用自用住宅風險權數計算。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finance/657377.html
    *圖片來源:好房網
     
    more
  • 0602焦內3.jpg

    全球股市大跌 三大政府退休基金4月底大虧2,405億元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即時報導〕



    因上海封城致全球供應鏈斷鏈、通膨持續升溫,各國加速緊縮貨幣政策,因而抑制企業獲利與經濟成長,全球金融市場大幅走跌,我國政府退休基金包括勞動基金、國保基金及退撫基金,截至今(2022)年4月底合計虧2,405.8億元。三大政府退休基金4月單月合計虧損1,729.6億元。

    勞動基金運用局表示,勞動基金截至今年4月底止規模為5兆3,955億元,受全球股、債大幅下跌影響,評價後收益數為負1,983.6億元,收益率負3.94%,4月單月大賠1,415億元,為勞動基金運用局自2014年2月17日成立以來,單月第二大虧損。單月第一大虧損出現於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勞動基金單月虧損3,198億元。

    退撫基金績效表現亦受到影響。銓敘部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表示,截至今年4月底止,退撫基金規7,138.8億元,收益數為負255.3億元,收益率為負3.53%。

    另外,受衛生福利部委託管理之國民年金保險基金規模為4,546億元,收益數為負166.9億元,收益率為負3.77%。

    展望未來,勞動基金運用局副局長劉麗茹分析,進入5月,全球股市震盪幅度更大,所幸5月底時拉回,開始呈現收斂、整理態勢,從各項指標來看,和4月底相較,5月底收益表現有機會「維持持平」。

    她並認為,今年上半年勞動基金收益表現不會好看,下半年則會進入修正、整理狀態,震盪還是會有,但可能不會再像4、5月震盪幅度這麼高。惟勞動基金十年期(2012年至2021年4月)報酬表現穩健,平均報酬率為4.98%,投資人不必太擔心。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7307/6357489?from=edn_maintab_index
    *圖片來源:網路
     
    more
  • 0602焦內2.jpg

    央行:金融情勢有六大風險

    〔經濟日報/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



    央行昨(31)日發布金融穩定報告,公布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六大風險,包括全球經濟走緩且金融情勢轉緊縮;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恐大幅放緩,加速政府債務風險攀升;台債殖利率恐受到全球債券殖利率影響走升,風險利率升高;台股受到國際消息影響被牽動;壽險雖獲利創新高但面臨較高市場風險;票券公司流動性風險仍高。

    央行強調,將持續密切關注相關後續發展對台灣經濟金融可能影響,並適時採取相關因應措施,以促進國內金融穩定。



    央行報告指出,去(2021)在各國陸續施打疫苗、防疫措施放寬及大規模貨幣政策支持下,全球經濟大幅復甦且物價漲幅擴大,歐美股市則持續走強,台灣去年經濟成長率達 6.57%,創11年新高,CPI年增率1.96%,物價漲幅相對歐美溫和;外債償付能力佳,且政府財政維持於可控制範圍。

    央行金檢處副處長潘雅慧指出,展望今年,疫情反覆及俄烏衝突未息,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升高,預期全球經濟成長將放緩降至2.9%,物價漲幅明顯升溫,全球CPI年增率將明顯升溫至6.7%。

    央行指出,為抑制全球通膨,歐美主要經濟體央行逐步加快貨幣正常化腳步,此不確定性因素將衝擊金融市場震盪加劇,加上俄烏戰爭地緣政治風險,也將會牽動台灣股市表現,必須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此外,2022年中國大陸受政府「清零」措施持續壓抑服務業及消費動能,且俄烏戰事及近期主要城市封城等因素影響,經濟成長恐大幅放緩至4.3%,加速政府債務風險攀升。

    展望台灣今年發展,潘雅慧指出,雖然預期台灣出口及民間投資動能可望延續,但疫情升溫影響消費成長,且俄烏衝突及供應鏈瓶頸推升物價,主計總處已經預期經濟成長將下滑至3.91%,通膨上升、CPI年增率預測值上修至2.67%。

    國內金融業雖然可以享受到國內外升息果實,但相對壽險公司債券部位仍有可能出現短線評價損失或評價利益縮減。

    央行指出,2021年,人壽保險公司稅前盈餘較前一年大幅增加88.5%至3,885億元,年底平均資本適足率續升至335.17%,去年底壽險公司國外投資部位持續成長至19.92 兆元。

    此外,票券公司授信品質尚佳,惟應注意疫情發展影響;以短支長情形依然存在,流動性風險仍高。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39/6355040?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圖片來源:網路
     
    more
  • 0602焦內1.jpg

    公司境外股利扣抵 兩關鍵

    〔經濟日報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



    又到了公司分配股息季節,財政部南區國稅局提醒,公司獲配境外股利時,要留意在境外已繳所得稅能否扣抵。官員表示,有兩個關鍵可以來檢視,第一,是否為直接投資;第二,股利來源地是否為中國大陸。

    南區國稅局表示,《所得稅法》第3條規定,公司總機構在中華民國境內者,應就境內、境外全部營利事業所得,合併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不過來自境外所得,若已在當地繳納所得稅,可在限額內於我國應納稅額中扣抵。




    不過要留意的是,公司在境外投資可能有多層架構或樣態,並非所有獲配的境外股利,都可以適用前述的扣抵規定。


    官員表示,首先要判斷投資架構,是直接投資還是間接投資。若為直接投資,原則上境外股利在當地已課徵的所得稅,可計算限額,在申報我國營所稅時可扣抵。

    然而若是間接投資,比如常見台商透過免稅天堂的第三地,轉投資中國大陸或其他國家,就要根據股利來源地是不是大陸來判斷。

    若透過第三地轉投資大陸,依據《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24條規定,視為大陸地區來源所得,應併入台灣來源所得課稅,同時為避免重複課稅,投資收益在大陸及第三地已繳納的所得稅,都可在限額內從應納營所稅額中扣抵。

    但若透過第三地轉投資其他國家,股利在當地繳過的所得稅就不適用扣抵。

    國稅局舉例,國內甲公司透過英屬維京群島A公司,分別投資美國公司、大陸公司,A公司2021年從美國公司獲配200元、從大陸公司獲配100元股利,分別在當地繳納60元、10元所得稅,而A公司將從兩家公司獲配股利全數分配給甲公司,且無扣繳所得稅。

    因此,甲公司辦理當年度營所稅申報時,從A公司取得美國公司的股利部分,在美國當地繳納的60元,依規定在我國不具有抵稅權,因此實際獲得的股利淨額是140元(200元-60元),列報為投資收益。

    而從A公司取得大陸公司的股利,在當地所繳的10元所得稅,可在申報我國營所稅時依規定計算限額扣抵,應以股利總額100元列報為投資收益。

    國稅局提醒,公司獲配境外股利時,要留意投資架構及股利來源地,以免錯誤扣抵。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6710/6357602?from=edn_maintab_cate
    *圖片來源:網路
     
    more
  • 0527焦內1.jpg

    幣圈大屠殺 五天蒸發5,000億美元市值...

    〔財訊雙週刊 文/洪綾襄〕
     

    根據《財訊》報導,全世界主要央行實施緊縮貨幣以壓抑通膨,不僅全球股債大跌,幣市也爆發一場狙擊戰,讓第三大美元穩定幣UST及其姊妹幣LUNA一夕殞落。幣圈末日將至了嗎?

    「看著95%的幣(加密貨幣)死掉,其實還滿具娛樂效果的。」根據《財訊》報導,年僅30歲的Terra創辦人權道亨(推特帳號Do Kwon),5月3日受訪時直白表示,講完還放聲大笑起來。

    也難怪他敢如此猖狂。權道亨2019年才推出Terra去中心化金融服務,不到三年就成為全球第2大公鏈,旗下的「算法穩定幣」UST更躋身為市值第3大穩定幣。4月,他逢低加碼價值2.3億美元的比特幣,成為僅次於比特幣創辦人中本聰之外,擁有最多比特幣的單一持有人;卻萬萬沒想到,不到一個星期後,他就眼睜睜看著自己引以為豪的幣,在全世界人面前「死掉」。

    宣稱年賺20% 年初暴紅

    《財訊》報導指出,相較於其他加密貨幣訴求信仰或理想,在UST問世之前,穩定幣的故事頗為無聊——在波動劇烈的幣圈中,它透過連結實質資產來提供一個價格相對穩定的加密貨幣,因而成為虛實之間或幣幣之間的兌換橋梁。大部分人進入幣圈,也都是從用美元買穩定幣開始,再進階到其他幣種或合約。

    《財訊》分析,依據其連結的資產,目前穩定幣可分為三種:一、錨定實體資產的「法幣穩定幣」,如第一大穩定幣泰達幣USDT,就是發行商Tether以實體美元儲備而發行的;USDC則為第二大穩定幣,為Circle發行。第二種則為錨定加密資產的穩定幣,如USDX,就是透過一籃子加密穩定幣背書發行的穩定幣。

    第三種就是算法穩定幣,以UST來說,就是利用與Terra鏈上的代幣LUNA之間「雙幣銷毀鑄造」演算法來錨定美元。例如,當UST價格超過一美元來到1.01美元時,演算法就會銷毀1美元價值的LUNA、鑄造一個UST後賣出,獲得1.01美元,賺得0.01美元;但若UST來到0.99美元,就用0.99美元買入一顆UST而銷毀,從而鑄造價值1美元的LUNA,賣出後即可賺得價差0.01美元。

    看準時機狙擊 拖累比特幣

    上述概念類似外幣套利交易,只是標的是加密貨幣。權道亨對外宣稱,只要參與Terra的去中心銀行Anchor的DeFi鎖倉項目,就可獲得年化逾20%的報酬,加上Terra又推出支援加密貨幣支付App的Chai、投資組合Mirror、MemePay等多種去中心化新金融服務,因此即使被控「龐氏騙局」,還是獲得全球超過4百萬用戶追捧,帶動LUNA幣身價水漲船高,今年4月最高漲到將近120美元。



    但虛無泡沫堆疊得愈高,愈容易被禿鷹覬覦獵殺。5月7日,UST經營團隊Terra LFG為了準備升級資金池,從UST主要交易場所3Crv上撤下1.5億顆UST、約20%流動性;沒想到十幾分鐘後,竟有多個帳戶開始大量拋售UST,導致UST流動性失衡。

    根據《財訊》報導,為穩定UST與美元的聯繫,Terra和造市商紛紛拋售以太坊與比特幣儲備,買回UST銷毀。然而銷毀UST需要增發更多的LUNA,進而導致雙幣呈螺旋式下殺,與美元完全脫鉤,連交易所幣安(Binance)相救也難以回天;5月11日,空方要付給多方每小時一%的利息,換算成年化利率高達8760%,仍壓不住氣焰囂張的空軍。

    救市最終是失敗了,據幣圈統計,空方攻擊資金共約3億美元,不僅造成186億美元的UST和4百億美元市值的LUNA雙雙歸零,比特幣與其他穩定幣更受到拖累。僅僅5天內,幣圈總市值縮水3成、5千億美元憑空消失。在韓國,已集結了超過20萬名投資人要對權道亨打集體訴訟求償;不過也有8萬多個新帳號進場抄底,不少人暴賺數百倍。

    根據《財訊》報導,前台灣大車隊總經理特助、頗具網路聲量的工程師王景弘,本來很看好Terra實現去中心化金融的願景,今年初就把兒子的壓歲錢拿去買了10顆50美元的LUNA,希望可以陪兒子長大,「還好在它漲到95美元時,覺得太不合理而賣掉了;但在5月13日時(當日價在0.00003美元以下),進場買了2百萬顆(約60美元)回來給兒子,」他說。



    權道亨仍在力挽狂瀾,最新方案為放棄算法穩定幣,讓Terra進行硬分叉出一個新的區塊鏈,舊鏈稱為Terra Classic,代幣為LUNC;硬分岔後的新鏈,代幣則沿用LUNA,已獲社群投票同意進行改造,但查稅和訴訟也接踵而來。

    台灣沒上架 躲過一場浩劫

    國內三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托Bito、MAX和ACE,因為都沒有上架UST和LUNA,避開這一場災難。Bito創辦人鄭光泰觀察,UST投資人大多為日韓籍,都是為了賺那20%年化收益率,才能很快衝上第三大穩定幣,但大多數都是鎖倉,沒有流動性價值,因而沒上架。

    根據《財訊》報導,ACE王牌數位資產創辦人潘奕彰表示,法幣穩定幣是用實體資產錨定,可以快速變現,但算法穩定幣UST是用LUNA托底,又去買了正在跌的比特幣來作儲備,兩者都是劇烈浮動的,相當不可靠,因而沒上架。「台灣幾個主流的交易所都已配合監管,做現貨交易,不容易發生這類事件。但不少投資人受海外交易所行銷吸引到海外玩合約,如果發生爭議,風險其實不小。」



    至於究竟是誰策畫這一場大賣空?至今沒人承認,但《財訊》分析,從預先借入大量UST、看準時機連續拋售、擠兌、搭配放空槓桿等精心鋪排,肯定是身家雄厚的機構法人。尤其,算法穩定幣一旦殞落,受惠者勢必是法幣穩定幣,而Coinbase又「恰巧」在5月10日公布第一季財報時,沒來由地「示警」,若交易所有破產風險可能會沒收客戶資產,更加劇恐慌情緒,因此不少八卦矛頭都暗指高盛旗下、USDC的發行者、也是Coinbase大股東Circle。

    「可能是陰謀、也可能不是,又或者只是一個戳破國王新衣謊言的小孩?」源鉑資本(KYBER CAPITAL)創辦人胡一天分析,資金寬鬆環境讓成長股在過去十年受到資金追捧,區塊鏈和雲計算也算是廣義的科技成長股,因而漸漸被主流機構法人納入評價。但近期美國通膨壓力巨大,又有戰爭和疫情不確定性干擾,機構法人為降低波動與避險,往往先從漲多的科技成長股開始賣,加密貨幣更難以置身事外。

    景氣回穩 幣圈有機會反轉

    此外,根據《財訊》報導,這次的參與者結構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過去幣圈大多是技術開發者或礦工,因此幣市走勢和實體金融市場連動性很低,而被認為跟黃金一樣有避險功能。但鄭光泰觀察,在高盛、摩根士丹利等金融機構加入後,所有資產價值都已開始連動,若在虛實之間沒有更明確的監管指引,操作內線交易的空間將更大。

    不過幣圈仍長期看好區塊鏈產業發展。潘奕彰觀察,「在熊市,好的項目才會浮現,」最近各國開始討論過度緊縮將導致停滯性通膨,若因此放緩緊縮步調,甚至重返刺激振興,幣市將有機會在一年內反轉。



    胡一天儘管對權道亨提出的兩版重生方案都相當不以為然:「你以為會寫程式、搞網絡行銷就可以坐央行的莊位嗎?」但他仍認為,穩定幣有其存在必要,而區塊鏈創新翻新速度是傳統金融的1百倍,一次失敗並不代表幣圈走到盡頭,只是需要時間做技術演進與商模重整。

    倒是Terra的早期投資者——加密資產銀行Galaxy Digital的CEO諾沃葛拉茨還走不出來。他於18日寫給股東信中提到,目前Terra生態系中還沒看到好消息,加密市場也很難很快觸底回升,「我們剛剛見證了一個大事件,這需要重組、修復和信心重建。」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6343965?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圖片來源:網路
     
    more
  • 0527焦內21.jpg

    法人:無現金社會來臨 數位支付熱潮正興起

    〔經濟日報/記者 廖賢龍/即時報導〕




    全球無現金交易量快速成長,預料亞太區增速最快。資料來源: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疫情加速嗶經濟、掃經濟興起,全球產業包括金融服務業在內正出現服務及產業轉型,「數位支付」更成為這波產業蛻變及支付趨勢的核心此數位轉型趨勢,正催化世界快速轉變,預料將為整個支付生態圈及其產業創造新興蓬勃機會。

    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金融業支付未來趨勢報告表示,金融服務業在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催化下,正處於關鍵的轉型過程。從2020年到2025年,全球無現金交易量將成長80%以上,從大約1兆筆增加到將近1.9兆筆交易。其次,到2030年,全球無現金交易總量將大幅成長至逾3兆筆,較2020年增加近二倍。最後是亞太地區將以最快的速度成長,無現金交易總量從2020年到2025年將成長155%,2025年到2030年再成長76%。

    國泰全球數位支付服務ETF( 00909)基金經理人游凱卉觀察,數位支付日益大行其道,這其中轉變的關鍵就是,Y世代、Z 世代或千禧世代開始成為消費主力,年輕世代從小就習於使用手機上網、行動瀏覽、行動購物等,對他們來說數位支付無須帶皮包、實體信用卡,現在手機就是信用卡,購物只要一機在手,就可隨時嗶、掃條碼,甚至上網滑購物網站就可線上電子支付,生活消費面的轉變正催化產業轉型,如部分金融科技公司開始轉向雲端服務模式,隨時隨地用任何網路裝置皆可存取,甚至可應用於帳戶處理、詐騙防護、電子錢包等服務,這些都加快推升零接觸的支付商機,加上區塊鏈技術、數位藝術版權保護的出現,不可竄改的特性讓應用場景不再侷限於數位資產,更拓展到身份驗證、金融核保、NFT等場景,可預期數位經濟熱潮將席捲而來。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39/6342351?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圖片來源:網路
     
    more
  • 0527焦內3.jpg

    政院拍板砸345.6億振興 一張圖看重點

    〔工商時報 曹悅華〕

    一波疫情再次重擊觀光、餐飲產業,國發會今(26)日在行政院會報告因應疫情新一波振興作為,期達成「助產業」、「護勞工」、「減負擔」、「穩金流」的目標,合計受惠人數89.9萬人(家、件、戶、輛、項),經費345.6億元。

    國發會新聞稿指出,台灣逐步回歸正常生活,為協助受疫情影響產業及個人,同時有效穩定國內就業情勢,政府即刻推動新一波振興作為,期達成「助產業」、「護勞工」、「減負擔」、「穩金流」的目標,並兼顧國家經濟與國人生計。

    國發會簡報顯示,在助產業部分,受影響產業包含餐飲業、服務業(會展、機場商業服務設施業及小三通相關業者、藝文產業等)、運輸業(航空業者、國道及公路客運業等)、觀光業等,受惠人數6.6萬家、7.3萬輛、共計20萬人,經費164.9億元。

    至於協助減班休息勞工、失業勞工等,受惠人數31萬人,經費167.8億元。

    減負擔部分,包含租金、權利金等減收、減徵稅負(關鍵原物料、桶裝瓦斯凍漲,受惠人數25萬家,各項措施分別減收8.2億、93.3億,吸收31.2億。

    穩金流部分,則有延長貸款方案、展延個人債務協處機制,經費12.9億元(利息補助)。

    以下為國發會新一波振興作為:

    (一)提供受影響產業或勞工必要支援:包括餐飲業、會展業、機場商業服務設施業、航空業、觀光業、國道及公路客運業、藝文業等,以及陸續辦理受疫情影響相關勞工紓困計畫。

    (二)減收國有不動產等相關租金、權利金:聚焦承租國有非公用不動產、國有公用及國營事業經管不動產的個人或企業,採取減收租金或地上權權利金等,以減輕民眾負擔,並協助產業度過低潮。

    (三)延長紓困貸款:展延紓困貸款受理期間,如中小企業及非中小企業、觀光業、藝文業等,並延長提供信用保證融資額度,以及協調銀行延長信用卡及其他個人貸款之債務協處機制受理期間。

    (四)延長減徵關鍵原物料稅負及桶裝瓦斯凍漲:針對關鍵原物料實施第四波稅負減徵措施,由本年6月底延長至9月底;桶裝瓦斯凍漲措施亦由本年6月底延長至9月底。



    2022振興措施一覽表。圖/國發會提供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policy/649477.html
    *圖片來源:網路
     
    more
  • 0520焦內1.jpg

    UST市值崩9成、央行警告別碰...幣圈:套利反讓交易倍增,入金流量大到讓銀行「幾度喊停」

    〔工商時報 陳碧芬〕

    全球加密資產之一的UST近周市值崩跌逾九成,央行在臉書重批這恐是整體加密市場的「雷曼時刻」(Lehman moment),並引用國際輿論警告國人莫亂入龐氏騙局。

    台灣加密業者透露,本地投資人未因此案損失,反而市場波動放大,出現套利空間,交易量短期間增加數倍,新台幣入金流量大到銀行端難以消化,幾度喊停。

    同樣是加密資產市場經常出現的名字,UST源自Terra生態,並不屬於三大穩定幣:泰達幣擔保的USDT、USDC或幣安擔保的BUSD。

    近兩年持續發行穩定幣監看報告的惠譽信評表示,Terra擔保的UST,價格的算法掛鉤機制失敗,引發更廣泛的加密市場波動,更凸顯私人穩定幣的脆弱性,投資者可能會對圍繞穩定幣及其擔保證明的風險,要求更多的審查,惠譽信評也支持官方應更加監管。

    幣圈業者認為,Terra是加密貨幣市場的上層公鏈生態,是基於智慧合約的演算法,透過Terra生態系統中的另一個加密資產Luna,保證1 Luna(1美元),得以與1枚UST互換。這樣作法一直飽受爭議,近日因資本圍獵和債務危機出現嚴重脫錨事件,最低跌至0.2美元,「在短短三天時間,同時重演泰銖和雷曼的恐怖災難」。

    央行臉書引用歐洲央行ECB執行理事Fabio Panetta對加密資產提出的嚴厲批判,認為加密資產價格大幅波動,市場動態如同龐氏騙局,只要愈來愈多投資人相信加密資產價格會上漲,加密資產的漲勢就得以持續,從而使加密資產泡沫不斷擴大,直到熱情消失,泡沫也隨之破滅。

    「即使是穩定幣,也無法保證能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平價贖回」,央行臉書提及,通常僅是投機性資產,無法受益於存款保險,不能使用央行的常備融通機制,易遭受擠兌風險。

    幣圈業者表示,台灣加密資產業並沒有正式引進Luna,對於穩定幣的使用是以USDT、USDC為主,此次UST事件公司方接到許多客戶詢問,但沒有聽到有大型客戶損失,過往已不建議國內投資人碰UST的說法,在此次之後更為明確。

    然而,UST事件引來加密資產市場的激烈震盪,套利空間出現,交易量明顯放大,新台幣計價交易平台都發生客戶入金作業回報的時間延遲現象,張貼公告作業流程「塞車」。其中部分因素是銀行端對於法人每日200萬元、每月1,000萬元的入金管制要求十分嚴格,反映台灣市場對加密資產交易高度監管。





     




    *資料來源: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1/post/202205160009/
    *圖片來源:網路
     
    more
  • 0520焦內3.jpg

    央行示警…物價仍居高 疫情影響內需

    〔聯合報/記者 巫其倫、戴瑞瑤、陳素玲/台北報導〕

    國內物價壓力何時緩解?中央銀行副總裁嚴宗大今赴立院專題報告,根據事先發布的報告指出,下半年經濟會持續復甦,但諸多不確定性將影響經濟成長表現,今年上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將居高,年中才會逐漸回降,全年CPI將高於百分之二。但專家提醒,CPI主要跟去年同期比,民眾實質感受會跟數字不一樣,「價格很難回去了」。

    央行今赴立院經濟委員會進行「二○二二年下半年全球、亞太及台灣整體經濟、金融情勢的展望與分析」專題報告,提前出爐的書面報告顯示,預期今年上半年,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居高,年中漸回降,全年將高於百分之二;至於經濟成長率,主要機構的預測值多逾百分之三。若疫情持續,恐抑制下半年民間消費成長力道。

    針對央行預測上半年CPI年增率居高,但將隨原油價格漲幅減緩,物價壓力將於年中回降;金融業者也指出,目前正面臨輸入性通膨壓力,預估CPI到下半年才會漸走緩。但CPI是年增率概念,民眾實質感受可能會跟數字不一樣,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提醒「CPI降,不代表物價降」。

    物價方面,央行說明,俄烏戰事加上大陸封城,加劇國內輸入性通膨壓力,主要機構陸續上修今年台灣CPI年增率預測值至百分之二以上;預測今年上半年CPI年增率居高,但將隨原油價格漲幅減緩,物價壓力將於年中回降,全年則會高於百分之二。

    針對國內CPI下半年可能回降,吳大任則認為,CPI年增率下半年走緩,應來自去年下半年高基期,因此高點過後,民眾會不會有減壓感覺,主要來自家庭經濟是所得與支出變化,支出來自通膨,至於所得要看經濟成長,如果薪資成長超過物價,民眾痛苦感覺就會減少,反之就會增加。

    此外,國內消金龍頭中信金昨舉辦法說會,會中指出國內景氣主要看出口與內需,今年第一季出口暢旺,雖然大陸封城造成部分供應鏈瓶頸惡化,但半導體產業全球產能吃緊,台灣外需動能應可持續,內需餐飲、百貨短期會受疫情影響,但只要撐過去,預估下半年應該會有爆發性消費與出國商機。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38/6323653?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圖片來源:網路
     
    more
  • 0520焦內2.jpg

    金融機構申報CRS 展延至8/2

    〔工商時報 林昱均〕

    因應本土疫情嚴峻,我國單日本土確診數已創8.5萬人新高,各大金融機構人力調度緊繃,今年金融機構申報英、日、澳籍CRS帳戶資訊速度趨緩。財政部國際財政司也在18日公告,金融機構今年申報CRS期間延長一個月,申報期限從6月30日展延至8月2日。

    依「金融機構執行共同申報及盡職審查作業辦法」規定,若有天災、事變或不可抗力事由如疫情遲誤CRS申報,財政部可另行公告延長申報期間,減輕金融機構申報壓力。

    台版CRS法規自2019年適用,我國金融機構近年已完成審查個人、企業帳戶,並逐年更新既有帳戶與新開戶資料。

    而我國CRS交換機制自2020年起正式實施,金融機構每年6月1日~6月30日需申報CRS帳戶資訊給財政部,2021~2022年皆因應疫情延長為6月1日~8月2日。

    財政部收到金融機構申報資訊後,每年會在9月與CRS協定交換國(目前為日本、澳洲、英國)完成帳戶資訊交換。在台日CRS部分,台灣2021年已提供日本9.5萬筆帳戶資訊、帳戶餘額合計為新台幣1.52兆元,多為日商企業帳戶;而日方提供台人與台企在日帳戶資訊共5.5萬筆、帳戶餘額合計為新台幣281億元,多為台籍個人戶頭。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tax-law/645462.html
    *圖片來源:網路
     
    more
  • 0513焦內2.jpg

    報稅季到 三大類基金投資人留意稅務風險

    〔經濟日報 記者廖賢龍/即時報導〕

    5月報稅季來臨,是否對於基金報酬的繳稅問題而傷腦筋呢?基富通總經理王浩宇表示,一般來說,境內基金年配息總金額超過27萬元,或境外基金配息與資本利得合計超過100萬元,都要留意課稅議題。

    不過,許多人以為只有大戶才要注意,其實房貸族、退休族若沒做好規劃,稅務風險同樣會提高。因此,建議趁著報稅時重新檢視,並運用國內最大基金交易平台-基富通的優惠活動,如:「好市成雙」單筆0手續費酷碰券,做好相關規劃。

    王浩宇指出,境內基金註冊地在台灣,買賣產生的資本利得,目前免稅;至於基金配息,如來源為國內有價證券,併入利息、股利所得,不過,每一申報戶享有27萬元的儲蓄特別扣除額可抵稅,惟單筆配息超過2萬元,將課繳2.11%的健保補充保費。

    如境內基金配息來源為海外有價證券,以及註冊地在其他國家的境外基金,其資本利得、配息,都屬於海外所得,超過100萬元才要申報。但不同基金同一年度的買賣損益可以互抵,如互抵後為虧損,免納入所得計算。

    王浩宇表示,投資大戶因資金部位大,容易達到課稅門檻,可適度配置在累積級別的境內基金,如有資金需求時再獲利了結。除了大戶外,背負房貸利息的房貸族、靠配息過日子的退休族,如果善加規劃,同樣能有節稅效果。

    以房貸族為例,通常會運用房貸利息抵稅,而抵稅部分必須先扣除27萬元的儲蓄特別扣除額,如果基金配息主要來自境內基金,可供節稅的額度將會減少,因此可考慮境外基金,或累積級別的境內基金。

    至於退休族,每月領息若超過2萬元,而且主要配息來自境內基金,可能須負擔較高的稅費;如果配息來自同一檔境內基金,還要課繳健保補充保費,所以可適度將資產分散在境外配息型基金。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1994/6307898?from=edn_newestlist_rank
    *圖片來源:網路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