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託2.0臂助 富過三代成真
〔工商時報 / 魏喬怡、林昱均〕
由工商時報與信託公會合作舉辦的首屆「多元信託創新獎」系列活動起跑,第二場線上論壇「傳愛傳富、多元傳承」由工商時報與中國信託銀行、信託公會16日共同主辦。
中信銀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指出,台灣的企業掌門人有超過一半的人在60歲以上,未來十年是傳承接班的高峰期,但調查發現79%尚未付諸實行,如何透過信託等多元機制合法傳承給予下一代迫在眉睫,而業界期盼金管會力推的信託2.0可解決現行法規問題,讓富過三代成真。
此次線上研討會產官學界齊聚,包括金管會銀行局長莊琇媛、財政部賦稅署副署長樓美鐘、安永會計師林志翔、中信銀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及中信銀理財智庫協理周剛毅、信託公會祕書長呂蕙容共同出席探討信託傳承策略。
莊琇媛指出,「傳愛傳富、多元傳承」Best Life可以是圓滿生活,但更可以是「圓滿人生」。所謂人生不只在世的人生,還包含後面想照顧的世世代代,照顧後代子孫已超乎一般人想像,也包括企業傳承,更點出「信託」的無限可能。金管會六大興利措施很多比較嚴肅,像攸關人類生存的永續議題、金融機構營運韌性,「信託2.0」是最溫暖、最觸動人心的。
工商時報社長陳國瑋表示,台灣藏富於民,但四年後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如何把富裕傳下去、把愛傳承下去,要靠信託機制,信託2.0政策理想崇高,但實際運作有困難,身為財經專業媒體希望透過平台讓業界心聲、實際遇到的問題充份溝通,讓信託機制落實傳愛傳富。
呂蕙容則強調,「一個成功的金融業就是做對社會良善的業務」,信託是最有溫度的金融商品,是社會安定力量,期許信託業及企業能積極加入信託行列。
楊淑惠指出,中信前身就是信託起家,30年前就很重視員工信託後來才發展各種信託,「信託」最棒的地方就是可傳承委託人意志,企業可以藉信託照顧員工、個人可以傳富傳愛。
周剛毅則說,運用信託也能鼓勵小孩生小孩。比如說,有些爸媽想給小孩錢、又擔心小孩不願生小孩,就可以用信託來鼓勵小孩結婚,未來的孩子爸媽幫忙養,協助財富傳承。
樓美鐘指出,信託種類百百種,可依照委託人與受益人身分、資產、本金與孳息等分類,但我國課稅原則只有一種,也就是針對最後實質受益人課稅。
林志翔表示,我國家族信託工具比起國外仍有所限制,建議應放眼國際市場,開放信託業者做海外信託,幫助台灣家族企業完成資產傳承,將商機與稅負留在台灣。
信託2.0臂助 富過三代成真
-
2025年全球退休金缺口40兆美元 專家建議6招存老本
〔中央社 / 記者 蘇思云 / 台北15日電〕
2025年全球退休金缺口預計達到40兆美元,退休基金協會副理事長黃泓智針對如何存老本,提出6大建議,包括鼓勵民眾自提6%、退休後持續投資等,藉此減少退休金缺口。
中信金旗下子公司台灣人壽今天舉辦「2021銀髮金融論壇」。國際美世亞洲區董事總經理暨香港退休計劃協會前任主席李子恩預測,2025年全球退休金缺口預計達到40兆美元,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影響下,狀況只會變差、不會變好,退休金的永續性成為重要課題。
台灣人壽首席策略主管葉栢宏表示,台灣人壽7月跟政治大學合作,發布「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數」,從台灣退休準備、長期照顧與醫療保障等3面向,觀察相關趨勢。
調查發現,過去「退休即享福」的觀念已經轉變,7成民眾認為退休後需要繼續理財,6成認為退休後仍需要繼續就業。葉栢宏說,高齡趨勢下,銀髮族想要過得自在從容,必須從退休規劃、醫療保障2個角度切入。
金管會副主任委員蕭翠玲致詞時表示,發展高齡化金融商品與服務、建構經濟安全體系、提升高齡者經濟自主能力,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議題。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特聘教授暨退休基金協會副理事長黃泓智,在會中點出台灣民眾退休準備的6大試算情境。
他說,第一,第一層勞保月領退休金給付極有可能大幅降低,退休缺口將大幅增加,應有自己額外做退休準備的新思維;第二,為因應長壽風險,第一層勞保年金月領方式仍比一次領來得好,不宜因為勞保年金改革而隨意採取一次領的方式。
黃泓智表示,第三,第二層勞退基金若有另外自提6%,退休缺口可大幅減少,勞工應提高第二層勞退自提比率;第四,第二層勞退基金若能提供自選平台機制,提高勞退基金投資報酬率,可以大幅降低退休準備金缺口,並可透過預設基金的設計,協助勞工投資選擇。
第五,他提到,應重視第三層額外的退休準備,如果有效率規劃提高投報率,可以大幅降低退休準備金缺口;第六,由於平均餘命增加,退休後持續投資也不容忽視。(編輯:楊蘭軒)
2025年全球退休金缺口40兆美元 專家建議6招存老本
-
金管會出手「打炒房」 最快今年底再祭出兩大招
〔經濟日報 / 記者廖珮君 / 台北即時報導〕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晚間說,配合政府打炒房,最快今年底、最慢明年初,將出兩大招,一是再採取措施,降低不動產曝險,二是將會再啟動不動產授信金檢。
他說,若央行明天有任何新的不動產信用管制措施,央行新措施都會納入金檢重點。
金管會已增訂票券公司對不動產業保證餘額佔保證總餘額上限30%,日前又針對銀行不動產保證業務也納入集中度管理,雙管齊下斬斷建商炒房資金鏈。
去年底到今年3月底,金管會已對十家國銀及三家票券商的不動產授信業務展開專案金檢,當時金檢有三大重點,包括餘屋貸款、土建融、投資客及豪宅貸款。
黃天牧今天則說,新一波的不動產授信金檢最快會在今年底、最晚明年初啟動,金檢重點包括把央行相關管制措施納入,其次也會把過去金檢房貸缺失納入,看是否會落實改善。
他還說,最快年底前也會再度採取措施,降低國銀不動產曝險,例如那些國銀金流還需要補強或管理,都會做進一步檢討。
金管會出手「打炒房」 最快今年底再祭出兩大招
-
放款中小企 擔保、利差更優 兵家必爭
〔經濟日報 / 記者夏淑賢 / 台北報導〕
國銀中小企業放款高成長,凸顯中小企金業務兵家必爭。國銀高層指出,中小企金雖財力不如大企業集團雄厚,但銀行放款中小企業,要求母公司或負責人聯保的機會較大,且更可能徵提有價值的擔保品,因此只要銀行本身有足夠能力精準判別中小企營運體質與潛能,在保證、擔保強度更優之下,利差空間、綜效貢獻可能更好,所以要衝中小企金。
日前英業達轉投資英穩達破產,英業達當初為英穩達向各家銀行貸款所出具的「支持函 (LOS)」形同廢紙,銀行苦吞壞帳,引起各家銀行企金業務部門關注。事實上,大企業集團固然單筆貸款規模龐大,做一筆可能抵中小企金N筆,但面子好看不等於裡子,且中小企金對銀行來說,議價能力不會像大企業集團那般強勢,銀行放款時要求對方提供各項強化信用措施比較有空間,也有利管控授信風險,利差也較好,再加上政策鼓勵,因此各家銀行都積極承作中小企金業務,不單是公股行庫,大型民營銀行也非常衝,甚至不時傳出挖公股行庫客戶的傳聞。
一家銀行高層主管分析,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時,不論自貸或是聯貸,比較願意提供母子公司轉投資的聯保,或者是負責人自己做連帶保證人,就這點來說,比大企業有誠意的多。
放款中小企 擔保、利差更優 兵家必爭
-
兩大金控看明年經濟情勢 房市管控將更嚴
〔經濟日報 / 記者葉憶如、楊筱筠 / 台北報導〕
國泰金與永豐金兩大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黃蔭基昨(8)日發表對明年經濟情勢看法,兩人都認為央行即將提出更多房市管制措施,同時明年將是升息年,預期下半年升息幅度約在半碼至一碼間。
林啟超認為全球高通膨至少維持到上半年,加上美國最快6月升息,支撐美元走強,新台幣維持七上八下基調,但將往28元靠攏,但「9別難重逢」,他預期央行下半年有升息1碼空間,對房市管控將更大更嚴。
黃蔭基估台灣央行下周理監事會將連七凍,最快明年第4季升息,屆時將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到1.25%,他也認為央行下周將對房市祭出更多措施。
國泰金旗下國泰世華銀行昨舉行《2022全球投資趨勢論壇》,林啟超認為,高通膨、央行貨幣政策緊縮、企業獲利成長放緩等三大要素,將成為左右明年投資布局的關鍵,提醒投資人做好兩個心理準備,第一是股票投報率難再現今年榮景。二是資金輪動將更加快速。投資人不適合押單一個股或產業,應多元布局。
在匯率方面,林啟超分析,相較歐洲,美國在貨幣政策縮減步伐加快下,可望提供美元支撐。
展望明年下半年新台幣兌美元仍是「七上八下」(27~28元)但是可能是「七往八靠」。
不過隨著台美利差改變,債券利率上升,壽險資金可能會往海外移動,加上下半年若解封後,台灣民眾也會有換匯需求,都可能讓新台幣偏弱,不過至少「9別難重逢」,不至於再見9字頭。
永豐金昨日舉行2022年經濟展望會,由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率領總經團隊主持,他以「五虎臨門」,形容2022年將進入景氣穩健復甦、供應鏈瓶頸出現緩解、升息成為主流、股市續創新高、新能源前景看好,「2022年將是升息元年、全球經濟進入景氣擴張第二年」。
黃蔭基預估,2022年貨幣政策主旋律是升息,貨幣寬鬆政策將退場。
他認為,台灣會隨Fed腳步,估央行最快明年第4季升息,屆時將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到1.25%。
因此,他預期「下周央行理監事會議將會連七凍,重貼現率維持在1.125%不變」,升息後的央行貨幣政策將採且戰且走方式,但認為下周央行勢必會再針對房市祭出更多措施。
觀望明年台灣GDP表現,基於全球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強勁,受惠中國大陸限制產能轉單以及海外企業自動化、出口將續創佳績,以及台積電等加碼資本支出,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持續發酵,以及五倍券助陣、軍公教調薪4%等利多加持,估計2022年台灣GDP將達4.22%,「逐季向上,四季分別預估2.19%、4.16%、5.56%、4.96%」。
兩大金控看明年經濟情勢 房市管控將更嚴
-
銀行理專弊案 還有未爆彈
〔經濟日報 / 記者廖珮君 / 台北報導〕
銀行理專、行員挪用客戶資金恐還有未爆彈。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昨(7)日透露,目前還有新的相關弊案,正請銀行陳述意見中。據了解,銀行理專或行員挪用客戶資金案還約有三到五件。
依照過去慣例,請銀行陳述意見就意味著開罰機率大。
金管會是在2019年訂「理專十誡」並要求各銀行稽核做查核,昨公布查核報告常見的四大缺失內容,並要求各銀行稽核單位列為查核重點,金管會也將列入金檢。
其中有高達23家銀行都被發現「未落實辦理行員外訪交易文件登載」、及「未落實電話照會的確認作業或抽查機制」,顯示這兩項缺失、多數銀行都沒落實。
林志吉說,行員或理專外訪收回資料後,由內部做電話照會確認客戶交易真實性,但銀行最後只流於形式的打勾,並沒有「深度了解交易內容」,徒具行文。
其他兩項缺失包括:理專和客戶往來情況抽查比例偏低、沒有留存查核軌跡。林志吉說,其他常見缺失還包括理專未經授權幫客戶做存提款、及理專不當取得客戶網銀帳密替客戶交易等。
銀行理專弊案 還有未爆彈
-
吸引外資來台 全委業務鬆綁
〔工商時報 / 魏喬怡、彭禎伶〕
爭取海外理財商機,金管會再送投信投顧利多。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2日宣布,為吸引國內外機構法人的資金全權委託國內業者操作,擴大國內資產管理規模,已修法開放「高淨值投資法人」海外全委資產可不用先移回國內保管,再申請匯出投資海外,可大幅節省法人客戶的流程及費用,有利投信顧爭取外資法人新商機。
蔡麗玲表示,有投信投顧業者反應,如上市櫃公司海外子公司有海外理財需求,且比較相信台灣的金融業者,希望全委投資,但現行規定若是海外法人機構要全權委託國內投信投顧業者投資海外,錢要先匯入台灣找國內金融機構擔任保管銀行,再匯出去海外投資,過程比較繁複、且會增加成本。
據金管會統計至2021年10月底止,投信投顧業全委有效契約總額2兆784億元,其中,政府基金占25.2%、投資型保單占51.12%、本國法人占21.68%,外國法人只有173億元,代表外資法人發展空間仍大。
此次鬆綁就是法人機構若是符合高淨值投資法人條件,且已有國外保管機構,其淨資產超過新台幣200億元、設有投資專責單位且配置符合一定資格條件的適任專業人員、持有有價證券等部位達新台幣10億元以上、內部控制制度訂有合適的投資程序及風險管理措施,具有充分金融商品專業知識或交易經驗,以書面向投信投顧事業申請為「高淨值投資法人」後,就可以不用將錢先匯入台灣找保管銀行,可逕用原本海外的保管機構,展開全委投資。
另明定投信投顧事業、信託業及其董事、監察人、經理人、業務人員及受僱人辦理或兼營全權委託投資業務,運用委託投資資產或信託財產買賣有價證券及其相關商品時,不得為自己或他人之利益買入或賣出;併就現行事業及其人員禁止行為中規範之投資標的修正增加證券相關商品。
蔡麗玲表示,此次修正證券投資信託事業證券投資顧問事業經營全權委託投資業務管理辦法第11條、第19條、第36條,修正條文已預告期滿,將於近期發布施行。
吸引外資來台 全委業務鬆綁
-
中經院:台灣指數雙升
〔經濟日報 / 記者葉卉軒 / 台北報導〕
中經院昨(1)日公布11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9.5、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為62.3,二指數雙雙走升。中經院院長張傳章表示,兩指數表現都相當不錯且穩健,關於新變種病毒Omicron對未來經濟情勢的衝擊,他評估若防疫措施做得好,影響應該不大。
針對行政院為了穩定物價,昨起針對大宗物資實施為期四個月的降稅,張傳章則認為,對於平抑國內物價會有正面效果。
中經院指出,PMI一度在9月滑落,11月再攀升1.2至59.5,是連續17個月擴張。張傳章表示,主因是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呈現擴張速度加快所致。
11月NMI更是大幅彈升3.8至62.3,為指數創編七年多來最快擴張速度。
其中,PMI明顯攀升,主要是電子暨光學產業的訂單,經11月供應鏈調整後已比預期好。NMI則因為疫情趨緩管制放鬆,又加上進入年底結案與促銷旺季,以及百貨周年慶、雙11促銷,以及業者配合振興五倍券加碼促銷所致。
至於新變種病毒Omicron對經濟情勢的衝擊,張傳章指出,「別人的劣勢,就是我們的優勢」,最重要還是防疫要做得好,並應加速疫苗接種的覆蓋率。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簡錦漢分析,11月PMI能夠明顯攀升,主要是因為中國大陸現在的供電量比較穩定,半導體缺貨也有稍稍舒緩的現象,對整個供應鏈暢通都有幫助。
不過,未來幾個月的疑慮是中國大陸即將舉辦北京冬奧,為了讓空氣變好,很有可能要求工廠停工,以及新變種病毒Omicron,都會對接下來的經濟發展有所疑慮。
中經院:台灣指數雙升
-
鈔票變薄 國銀存放比仍創新低
〔聯合報 / 記者戴瑞瑤 / 台北報導〕
資金過剩、利差縮小,國銀存放比史上首度跌破百分之七十大關。據金管會銀行局昨公布十月存放比為百分之六十九點九三,續創史上新低。放款速度跟不上存款增加速度,也顯示目前民眾投資信心不足,儘管感嘆「鈔票越來越薄」,但多數人對資金運用依舊保守,單純只想把錢放在銀行。
據銀行局統計,國銀存放比從二○一八年開始一路下滑,二○一八年存放比還有百分之七十三點六八,二○一九年下降到百分之七十二點七一、二○二○年再下降到百分之七十點二四,今年截至十月則跌破百分之七十大關,來到百分之六十九點九三。
存放比一向被視為銀行獲利的重要指標。若存放比太低,顯示銀行收了很多存款、放款卻很少,相對可賺的放款利差也減少,表示未將資金做最有效運用;對民眾來說,則代表投資信心不足,大家寧可把錢放在銀行,即使物價飛漲、錢越來越薄,也不願拿去投資或運用。
今年前十月存款增加二點八六兆元,但放款只增加一點八六兆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目前存放款差額約有十四兆元,放款速度一直沒有跟上存款增加的速度;但近年台商回流,除匯入資金外,資金需求甚至比以往更多,存放比低不代表企業經濟活動不需要資金,也許是企業從其他管道取得資金,會持續觀察。
十月份國銀存款增加三五四七億元,但放款只增加一七九七億元。
林志吉指出,目前看到合庫、台銀、北富銀存款增加較多,主要都是企業法人存款量增加,像「國內市值最大的那家公司」發債款匯入金額就超過二百億元,也有國營事業三角貿易匯入款與外國建廠資金匯入等。
放款增加部分,以資金用途來看是以購置不動產放款增加一○二八億最多,其次是企業周轉金;放款對象來看,是以個人放款增加一○五六億元最多,其次是民營事業放款與公營企業放款。
鈔票變薄 國銀存放比仍創新低
-
台商回台優惠融資 將延長、加碼
〔工商時報 / 于國欽、邱琮皓 / 數位編輯〕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24日在立法院表示,如果中國大陸以非經濟理由打壓台商,非僅對廠商不公平,對大陸也不利,政府已準備好歡迎第三波台商回台,年底屆期的「歡迎台商回台5千億元優惠融資方案」,目前僅剩1,500億,將會延長並加碼,據了解目前有展延一年、三年兩個版本,將由政院拍板。
龔明鑫赴立法院經委會報告明年度預算編列情況,多位委員詢及有台商近日在大陸遭罰款追稅,政府如何因應?龔明鑫表示,台商在世界各地都很受好評,也在大陸等國家也創造許多就業機會,如果大陸當局以非經濟理由打壓,這對廠商不公平,長期而言,這也會使得外商不願意到大陸投資,甚至自撤離大陸,對大陸經濟也不利。
龔明鑫指出,政府舉雙手歡迎台商回台,政府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以來就已準備好「歡迎台商回台行動方案」等投資台灣三大方案,過去因美中貿易戰、疫情已有兩波台商返台,如今大陸缺電、對台商不合理的打壓這第三波,可能會讓台商供應鏈加速移轉,因應這一情勢的改變,政府將會把這三大投資方案準備好。
依經濟部統計,迄今「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已吸引236家台商投資逾9千億元,併計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吸引1,061家企業投資1.4兆元,三大方案三年的實施時間(2019~2021)都將於今年底屆期。
龔明鑫表示,有關「歡迎台商回台行動方案」5千億優惠融資目前只剩1,500億元的額度,加以方案年底即將結束,國發會已和經濟部討論,將予以延長並加碼。
國發會官員表示,有關「歡迎台商回台行動方案」的展延,目前有展延一年、三年兩個版本,另加碼要匡列多少額度也在估算中,由於時空環境已改變,未來加碼的優惠融資的利息補貼也要修正。此外,「根留台灣加速投資」、「中小企業加速投資」兩個行動方案年底屆期後,也可望一併展延。
經濟部官員則表示,「歡迎台商回台方案」為三年計畫,計畫到今年12月31日為止。官員指出,投資處評估發現,在收案、通過審案、申請貸款、撥款投資,這些步驟中間都有一段時間的落差,所以還需要盤點1,500億元是否夠用。官員表示,台商們反應相當熱烈,再加上年中再出現一波台商回台的趨勢,所以經濟部正在朝延長年限的方向討論,至於是否要繼續加碼,後續仍要再跟國發會討論。
陸重罰台商 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擬再延1年
台商遭到中國大陸以環保理由開罰,引發寒蟬效應,經濟部已研議,包含歡迎台商回台投資在內的「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到期後將延長到明年,多增加半年或1年,要視盤點手上案子後,還有多少預算可加碼而定。
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實施三年,原預計今年落幕。不過近期大陸開罰台企,可能帶動一波回流潮,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今天表示,要研究對「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加碼。
台商回台方案匡列5000億元優惠貸款額度,另外根留台灣與中小企業兩者合計有3300億,等於三大方案共計有8800億元優惠額度,由國發基金支應相關經費。
經濟部表示,目前台商回台方案,還剩下1500億元,本來想說申請家數已減緩,可以挪給其他方案用,但沒想到大陸限電壓力,疫情趨緩後發覺大型台商回流案子又出現,如今又有大陸重罰台企事件,因此確實已考慮方案要「延長年限」,估計會延半年到1年。
由於目前投資台灣事務所手上還有掛號排隊案子,以及已通過申請但尚未落實案子,扣掉這些後,實際1500億元額度會剩下多少,還得盤點。經濟部說,會精算手上案子落實狀況,以及延長所需經費,不足部分再跟國發會討論能增加多少預算。
如果延長,不只台商回流,另外根留台灣與中小企業兩個投資方案也會一起延。經濟部表示,畢竟大型台商回來,也會帶動中下游小廠一起擴增產能。
台商回台優惠融資 將延長、加碼
-
打炒房盯上建商融資 金管會嚴控八銀行放款
〔經濟日報 / 記者葉憶如 / 台北報導〕
八家銀行對建商放款比重過高,被金管會盯上。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22)日透露,這八家銀行大、小規模都有,不只有本國銀行,也有外商在台子行。銀行局局長莊琇媛指出,限這八家銀行必須在二年內改善比重過高的問題。
銀行局指出,給予二年內改善緩衝期,主要是因為銀行已與客戶簽約,須按照契約撥款;但在期限內仍要求這八家銀行逐步改善,做好這四件事,包括一、減少新承做建築放款;二、避免相關缺失態樣再發生;三、增提備抵呆帳;四是控管資產品質。
金管會打炒房,盯上銀行的建築融資,主要避免銀行放款過度集中在不動產。在金管會控管下,未來建商向銀行融資,恐不像以前那麼容易。
全台房地產飆漲,立法院昨日邀請金管會、財政部、央行等財經部會首長就「如何遏止銀行及融資公司放貸淪為股市禿鷹和房市炒手的推手?」進行專案報告。黃天牧受訪時強調去年底、今年初有辦理專案檢查,針對土建融、豪宅、餘屋貸款等,去看銀行授信過程,尤其票券公司是否以短支長,也要求控管。
銀行局表示,八家國銀承做建築貸款集中度過高,金管會已要求各家提出改善計畫與目標,二年內要達標,除了原本已承諾客戶依契約仍需繼續撥款以外,須降低對建商新承做放款,或增提備抵呆帳。
打炒房盯上建商融資 金管會嚴控八銀行放款
-
台幣強勢 央行成匯損受災戶
〔經濟日報 / 記者陳美君 / 台北報導〕
台灣出口景氣史上最旺,激勵新台幣匯率強升,讓新台幣站上「最強亞幣」寶座;但超強勢的新台幣匯率不只讓出口大廠哀鴻遍野,就連中央銀行也淪為匯損受災大戶;據統計,自2016年至2020年這五年,央行外匯存底有四年都有外匯資產評價損失,今年截至8月底,評價損失已達5,410.35億元。
根據立法院最新報告,央行外匯存底運用產生的外匯資產評價損益結果,自2016年至2020年間,除2018年有評價利益4,238.61億元外,其餘年度皆產生外匯資產評價損失。
其中,2016年外匯資產評價損失為5,049.63億元、2017年更是破兆元大關、飆上1兆1,563.08億元,2020年因新台幣持續升值,使外匯資產評價損失擴增至7,971.92億元,較2019年的4,878.48億元,大幅增加3,093.44億元,增幅達63.41%;今年截至8月底,外匯資產評價損益達到5,410.35億元。
立院報告指出,去年國際主要國家為緩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持續採行寬鬆貨幣政策,致新台幣匯率波動加劇,央行為維持匯率穩定,去年下半年及全年淨買匯分別為352億美元及391億美元,去年底持有外匯存底5,299.11億美元,較前年底的4,781.26億美元增加517.85億美元,增幅達10.83%;至今年8月底則增加至5,435.78億美元。
該報告認為,今年8月底止,央行外匯資產評價損失已達5,410.35億元,但央行所提兌換損失準備504億元未及評價損失的10%,以8月底我國外匯存底5,435.78億美元的規模而言也明顯不足。
該報告表示,我國為小型開放經濟體,貿易依存度高,外匯市場屬淺碟型,維持新台幣匯率相對穩定有其必要性。央行在考量安全性、流動性及收益性等原則下,應適時評估國際金融情勢發展,動態調整外匯存底的投資組合。
另外,央行持有外匯資產主要為提供我國對外交易流動性,挹注國際收支需求,目的在於調節供需,維持有秩序的外匯市場,雖其對外匯資產管理非首重收益性,但仍應依國際經濟金融情勢強化因應匯率波動的風險承擔能力,以促進財務穩健及維持金融穩定。
台幣強勢 央行成匯損受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