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週彙

  • 調整用 _12_.png

    中小企業6月放款創30個月新高 總餘額首破十兆

    〔 工商時報 / 魏喬怡 、戴瑞瑤 〕
     

    電子業、出口暢旺,帶動國銀中小企業放款衝破十兆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13日指出,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6月單月增加1,013億元,創30個月來的新高,總餘額也首度破十兆大關,今年前六月新增放款達3,162.55億元、年增率3.24%,已達標75.3%。近二個月中小企業放款就近2千億元,占上半年新增授信的63%以上。

    童政彰指出,截至2024年6月底,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達新台幣10兆827億元,較5月底增加1,013億元、月增率1.01%、年增率達6.91%,是繼5月突破900億元、創29個月新高後再創近30個月新高。

    童政彰強調,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突破十兆元,代表國銀對中小企業支持力道穩定成長,現在國銀全體放款已達40兆2388億,對中小企業支持占1/4,對整體企業放款比重是65%、其中民營企業放款比重就有68%,代表金融機構支持力道穩健在成長。

    為鼓勵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金管會每年都會設定目標,今年全年中小企業放款目標為4,200億元,截至上半年新增3,162億元,達成率為75.3%,童政彰認為,今年達成年度目標相當有機會、相當樂觀。

    童政彰分析,這二個月中小企業放款增加較多的原因,經與銀行了解,主要是電子產業出口暢旺帶動資金需求;另外,政策性放款推升,包括:經濟部「疫後振興專案貸款」及「低碳智慧納管貸款」。

    而6月放款大增千億元則有四大因素,童政彰指出,一是企業營運周轉金、短期備料的需求增加、二是資本性放款也增加、三是出口帶動外幣放款、四是聯貸案增加。

    在個別銀方面,銀行局統計,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最高前五名銀行,分別是一銀的9,621億元、合庫銀的8,313億元、華南銀的7,900億元,第四、第五名是台企銀與兆豐銀,分別達7,761億元、6,979億元。

    民營銀行放款餘額前五大為:玉山銀的5,848億元、北富銀3,730億元、中信銀3,664億元、永豐銀及國泰世華銀,分別為3,605億元、3,301億元,其中,玉山銀與北富銀有擠進前十大。

    今年上半年來對中小企業放款增加前五大銀行,分別為:兆豐銀482.93億元、一銀362.9億元、永豐銀354.92億元、彰銀324.65億元與北富銀297.25億元。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ky15zK
    more
  • 調整用 _11_.png

    7月CPI年增率2.52% 行政院:漲幅擴大密切關注物價走勢

    〔 工商時報 / 呂晏慈 〕
     

    中元節將至,各地普渡及祭祀活動將盛大展開,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今14日召開穩定物價小組會議,針對對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52%,漲幅擴大,責請各部會密切掌握國內外物價情勢,以及中元普渡祭祀商品、牲禮之供應及價格情勢。

    政院說明,受惠國際原物料價格續處相對低檔,今年第二季CPI年增率已回落至2.20%,為最近四季以來最低,顯示國內物價壓力有所趨緩,不過,7月下旬蔬果受凱米颱風影響而價揚,加以外食費、房租及醫療費用等服務類漲勢延續,7月CPI年增率2.52%,漲幅擴大,後續國內物價走勢仍須密切關注。

    政院表示,考量凱米颱風導致部分農產品產區受損,短期蔬果價格呈現波動,可能推升食物類價格,另中東地緣政治衝突升高,紅海事件、氣候異常等全球通膨風險因素續存,政府持續推動多元穩定物價措施,延長減徵重要關鍵原物料稅負,由源頭減輕業者營業負擔。

    此外,面對中元節即將來臨,為穩定農產品價格,充裕應節農產品供應,鄭麗君示農業部持續監控批發市場行情,落實各項調配供應措施。

    農業部已盤點相關應節產品,並於節前5至7日加強調配、增加供應,包括:蔬菜增加17.2%、水果增加19.6%、花卉增加2.8%、毛豬增加15.8%、土雞增加20.0%、水產增加6.6%,確保市場供貨無虞,滿足國人需求。

    鄭麗君表示,中元普渡推升祭祀供品需求,加以開學季、中秋節即將相繼到來,將推升相關食材、商品需求,請物價聯合稽查小組密切注意價量變動之合理性,不定期啟動稽查,避免不肖業者行哄抬、囤積等不法情事,確保市場秩序,嚴格把關消費者權益。

    最後,針對凱米颱風侵台造成部分農產品產區受損,農業部以「從寬、從簡、從速」原則,儘速辦理各項災害救助措施,協助農民復耕、復產,鄭麗君責請農業部持續掌握各地復耕狀況,並與地方產銷團體保持聯繫,動態掌握產業情形,適時提供各項協助及輔導。

    農業部表示,目前天候漸趨穩定,中南部重要蔬菜產區復耕順利,8月下旬起,蔬菜供應可望逐步增加,價格漸趨穩定。

    為因應產地復耕期間,蔬菜短期供應缺口,農業部輔導農民團體依市場需求,滾動釋出庫存蔬菜,充裕市場貨源,並持續由越南、印尼、韓國等地自主進口補足庫存,維持產銷調度能量。在零售端部分,自7月27日起至8月18日,農業部與全聯福利中心、大潤發、愛買、家樂福等通路計1,545個據點,合作推出甘藍優惠專區,供民眾選購平價蔬菜。

    鄭麗君提醒,汛期以來,部分蔬果受氣候條件不穩影響,致供應量減少、價格波動情事。請農業部持續掌握批發市場供需狀況,協同地方產銷班、農民團體等,落實各項調配供應措施,並透過蔬菜滾動式倉貯機制,適時釋出庫存調節市場,以發揮抑制價格上漲預期心理的效果,穩定民生物價。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qv5D3N
    more
  • 調整用 _10_.png

    四年國發大計上調GDP成長目標

    〔 工商時報 / 呂晏慈 〕
     

    行政院會15日將通過「4年國家發展計畫(2025至2028年)」草案,據悉,考量未來4年經濟成長(GDP)仍潛存高度不確定性,有必要強化政策作為,國家發展委員會擬將GDP增長率上調至均2.8%至3.6%、失業率平均下降3.2%至3.5%,以及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率維持在2%的總體經濟目標。
    行院長卓榮泰14日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未來4年的關鍵目標為「2上、1下、1平衡」,「2上」是指GDP成長率未來4年平均要在3%以上、人均GDP盼逾4萬美元以上,「1下」是指失業率壓到3.5%以下,「1平衡」是將CPI增幅維持在2%。



    未來四年總體經濟目標


    財經官員說明,計畫在政策面將納入總統賴清德「國家希望工程」政策重點,包括擴大社會投資、創新經濟智慧國家、2050淨零轉型、擴大醫療投資、均衡台灣、厚植軟實力打造國家品牌、多元平權,以及打造韌型台灣維護安全與和平等,並由各部會說明短中長期做法及目標。

    至於未來4年總體經濟目標以過去4年台灣GDP為起跳點,數值依據國內外主客觀情勢,包括國際的GDP、貿易情形變動,以及國內資本、勞動、總要素生產力等,經過模型進行試算,最終得出GDP成長率、失業率、核心CPI上漲率等平均數值。

    此外,4年國家發展計畫也納入經濟面、社會面、環境面之次指標群,作未來4年檢視政策落實的標的,預估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及次世代通訊等「五大信賴產業」產值,以及其他如社會住宅數量、溫室氣體排放量等,共囊括28個部會工作重點,但是非以「部會」而以「功能」做分類,針對多項重點工作訂定明確指標。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xv9DeZ
    more
  • 調整用-53.png

    租屋族哭哭!通膨壓力大 租金指數年增率連12月逾2%

    〔 工商時報 / 郭及天 〕
     

    通膨壓力沉重、房價居高不下,房租指數再創新高,7月房租指數再創新高,年增率達到2.51%,已是連續三個月超過2.5%,反映租金上漲趨勢仍未改變,此外,居住類除了房租上揚外,經歷電費調漲後,水電燃氣中的電費年增率也高達5.21%。

    主計處統計顯示,7月房租指數為106.5%,已是自2021年8月以來,連續第36個月上揚,過去長年租年指數年增率都在1%以下,不過自2021年底起年增率即超越1%,2022年7月更擴大至2%,自2023年8月起即不曾低於2%,今年5月起更連續三個月在2.5%以上,顯示租金漲幅有在擴大的趨勢。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推升租金上揚的因素很多,包括通膨帶動物價上揚,整體的生活成本增加,社區管理費用增加也可能反映到租金上,另外新成屋出租後的比價效應,尤其經歷幾次升息,部分房東的房貸成本也增加,勢必也會反映在租金上,所幸政府推出的租金補貼政策,可以抵銷一些租金上漲的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租金上揚外,居住類的住宅用品類、家庭管理費類年增率都在2%以內,變動不大,不過住宅維修費年增率達2.89%、水電燃氣類則高達3.96%,特別住宅維修費中的維修材料年增率高達3.81%,而水電燃氣類中的電費更高達5.21%,顯示建材價格仍居高不下,而電費在電價調漲後,更帶動居住成本有感上升。

    近三年來租金明顯上漲,一方面房東的房屋持有成本增加的轉嫁效應,如升息、稅負等都會反映在租金上,由於房價高漲使不少計劃購屋者延長租屋周期,帶動租屋需求旺盛,當房東換約要出租時發現,租金提高還是可以找到條件不錯的租客,也會吸引許多包租代管業者上門要委託出租,更增添房東反映租金價格的信心。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rvg0ox
    more
  • 調整用-52.png

    市場震盪交投暴衝 8月新台幣每日成交量20億美元成「新常態」

    〔 工商時報 / 巫其倫 〕

     
    日本央行副總裁內田真一7日發表談話,透露「日本央行在市場不穩定時不會再升息」,將擱置升息計畫,一句話再度掀翻市場,日圓貶勢再起,新台幣兌美元隨亞幣偏貶,全日在狹幅區間內橫盤整理,終場收在32.681元、小升0.7分,總成交值仍有20.305億美元;近日市場震盪不小,8月以來每日成交量,日日都突破20億元大關。

    匯銀主管指出,美股四大指數收紅,帶動亞股續揚,台股狂漲逾700點,終場站穩21,000點關卡,但匯市震盪相對平淡,新台幣7日升貶互見,外資匯市延續雙向操作,上午偏匯出,匯價一度貶至最低32.758元,但下午又轉匯入,加上出口商如市場預期在32.7元上方等著拋匯,也是匯價由黑翻紅關鍵,股匯總算同步齊揚。

    匯銀主管強調,出口商近期等著賣美元,不只在32.73元附近有很多人布單在等,甚至有些出口商等不及在32.7元左右就出手,逢低拋匯成為近期新台幣支撐關鍵;再加上外資也不像先前一面倒匯出,市場上買賣力道來回拉扯下,讓新台幣陷入區間盤整。

    匯銀主管也提到,近日上方有出口商,下方有外資及投信匯出,還有進口商也有買匯需求,整體市場交投活絡,加上8月以來市場很震盪,資金進出積極下,觀察本月每日總成交值均破20億美元大關。

    而觀察7日主要亞幣走勢,日圓回貶0.95%、人民幣貶0.52%,兩大亞幣領貶下,星幣跟著貶值0.04%,新台幣早盤跟貶,但午後匯價回升,終場升值0.02%,韓元升0.12%。

    至於日圓走勢,在日本央行副總裁一句話後,除淡化近期借貸成本上漲的可能性,也帶動日股指數大漲逾千點、突破35,000點大關,而日圓兌美元的價格則走低、出現147的數字。

    外匯交易員認為,日圓套利交易平倉潮造成日本股市崩盤,且日圓近日升幅很大且快,隨日本央行公開發言後,日圓逐步回貶,有望回到先前常態150價位上方。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2jr6xE
    more
  • 調整用-51.png

    外資回頭有買有賣 熱錢布局 新台幣匯率強升

    〔 工商時報 / 巫其倫 〕
    外資回頭,市場震盪逐漸消化,外資正找機會布局台股,熱錢匯入簇擁下,新台幣兌美元走揚,8日早盤即由黑翻紅,加上出口商上午拋匯猛烈,新台幣盤中一度強升1.3角,最高見32.551元,尾盤央行調節阻升,終場收在32.593元、升8.8分,總成交量仍有19.94億美元。

    匯銀人士分析,外資近日慢慢轉為雙向操作有買有賣,8日進一步轉向,「外資早盤就出現近期罕見的集體匯入」,在匯價突破32.66元近期波段支撐價位後,匯入更加猛烈,加上出口商盤中拋匯,推著新台幣一度劍指32.5元大關。



    外匯交易員說:「外資回來了,有伺機布局台股意味」,8日外資在台股賣超,但資金先匯入等機會,著眼當前市場恐慌止穩,加上日本央行強調不會貿然升息,日幣恐慌性平倉交易緩解,股市預計逐漸回穩,外資超前部署,此時先匯入,價格也不錯。

    另一個主因是日圓強升帶動亞幣升值。據央行資料,美元指數8日續跌0.21%,日圓強漲0.56%、人民幣升0.32%、新台幣升0.27%、星幣升0.23%,唯獨韓元小貶0.07%。

    匯銀人士指出,進口商8日盤中也進場買匯,眼見新台幣開始升值,午後轉趨惜售,而央行終場前調節,主要是希望下檔提供流動性,不讓匯價太快速往同方向前進。自7月最後一個交易日以來,每日成交量都有20億美元以上,匯銀人士認為,最近市場參與者都很活躍,外資、進出口商,甚至投信及保險業都進場買賣,方向兩邊拉扯,「現在是實質供需的盤勢」。

    外匯交易員也說,出口商拋匯從先前32.9元左右降到32.7元附近,8日匯價已逼近32.5元,等出口商大舉出手,新台幣還有機會再升一波;短線本周預計先在32.55~32.77元區間測試,下周留意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公布。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DlgKEE
    more
  • 調整用-47.png

    行政院:台灣經濟基本面良好 台股未有不理性波動

    〔 中央社 / 記者 賴于榛 〕
    市場擔憂美中科技戰可能再度升溫,台股今天終場也下跌371.35點。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說,政府會嚴密注意各種狀況,也會做出因應,目前觀察台灣經濟基本面很好,股市沒有不理性波動。

    外媒報導拜登政府擬進一步緊縮對中國的晶片貿易,市場擔憂美中科技戰可能再度升溫,17日美國半導體指數大跌395.32點,台股今天科技股也賣壓沉重,終場下跌371.35點。

    媒體關心政府如何因應可能升溫的美中科技戰,並且關心股市若持續重挫,國安基金是否進場。陳世凱今天主持行政院會後記者會時表示,台灣隨時面臨很多挑戰,不管中央地方,或是公私部門大家都要一起努力,政府會嚴密注意各種狀況,也會做出相對因應,目前觀察台灣經濟基本面很好,股市也沒有不理性波動。

    陳世凱強調,台灣經濟基本面非常良好,近年來經濟表現相當亮眼大家也很清楚,根據台灣美國商會在今年初發布2024年商業景氣調查中,也有高達81%美商,對於台灣未來一年經濟發展有信心。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aq6509
    more
  • 調整用-46.png

    市場憂央行再升息 2年期定存單利率飆上1.487%、逾20年次高

    〔 工商時報 / 巫其倫 〕

    市場憂中央銀行後續再升息,反應市場對利率走揚看法,央行17日標售250億元2年期定存單,得標加權平均利率續揚至1.487%,創2004年2月以來同天期次高水準(2004~2012央行停發2年期定存單),較上月同天期1.461%上升2.6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為0.01個百分點),僅次於前高2022年5月的1.525%。

    根據央行公布,本次2年期定存單吸引653億元資金進場投標,較6月同天期569億元顯著回升,投標倍數也拉高至2.61倍,同樣大幅高於上期2.28倍,使本期得標比例降為38.28%。

    本期2年期定存單利率升至1.487%,僅次於2022年5月的1.525%,且當期央行為免支付過多利息,還破天荒首度進場截標,最終得標金額僅59億元,創歷史新低。

    銀行資金調度主管指出,本期利率符合市場原先預期的1.47%~1.5%區間內,反應金融業者對於未來央行不會降息的看法一致,至於是否又意外升息上去,「坦白講大家還是會怕怕的」。不過,後續若聯準會啟動降息,我央行升息空間也會被壓縮,利差縮小後壓力減輕,也沒必要再升息。

    銀行主管認為,央行7月起調升存款準備率1碼,市場資金也沒那麼鬆,市場看法與本月初1年期定存單類似;而接下來進入股利發放期,關鍵是外資領到股息後,資金是否大舉外流,加上市場擔心川普當選,兩岸關係風險提升,「外資會跑,資金就沒那麼充裕了」,業者也會擔心這部分。

    本期投標倍數拉高至2.61倍,銀行主管認為,主要是台債利率前陣子上揚後,近期又有滑落跡象,市場眼見台債利率下行,不如就改拿一點定存單,且2年期定存單利率接近1.5%,已經史上次高水準,對業者來說也很有吸引力。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2Y50e4
    more
  • 調整用-45.png

    新台幣淪「最弱亞幣」貶破32.7關卡 探8年來新低

    〔 工商時報 / 郭宜欣 〕

    台股今(19日)早盤一度重挫近500點,新台幣重貶逾1.5角,破32.7元關卡,最低觸及32.77元創下近8年新低,新台幣今慘摔逾0.40%,在主要亞幣中表現最弱勢。
    上周末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遇刺之後,當選機率大幅升高,因此川普的一舉一動皆衝擊金融市場表現,加上周三川普又嗆聲台灣搶走美國晶片業,應該為美國提供的防衛付費,政治消息影響市場情緒。

    另一方面,晶片股後市因半導體設備龍頭ASML艾司摩爾的財測不如預期而出現雜音,且台股處在高檔,進而出現劇烈震盪,外資近期大爐增加台股空單,資金擴大匯出。

    美元大幅彈升釀新台幣重貶,今早盤即貶破36.70元關卡,創下2016年5月以來的新低點,後續仍需要觀察外資動向及美國政經消息。

    台股止跌必須先觀察台積電、聯發科及鴻海等大型權值股的表現,但今天狀況都不理想,台積電一度下殺近2%,大盤一度下殺近500點,摔破23,000點關卡,從上周高點重挫1,500點,後市恐面臨一波盤整。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Vzy6MR
    more
  • 調整用-41.png

    景氣回溫了 國銀中小企放款月增973億 攀29月高點

    〔 工商時報 / 戴瑞瑤 〕
     



    中小企業看景氣就要回春了!金管會11日公布5月國銀中小企業放款,單月增加973億元,創下29個月新高,今年設定的史上規模最大增貸目標4,200億元,5月底達標率已破5成,就目前經濟動能來看,今年達標沒問題。

    據金管會統計,至5月底國銀中小企業放款餘額達9兆9,814億元,月增973億元,創下29個月新高,前5月累積已增加2,150億元,相較去年前5月增加815億元,年增1.6倍。

    銀行局指出,5月中小企業放款增加主要有三大因素,即企業營運周轉金、資本支出、綠色授信放款皆增加,尤其景氣回溫帶動的企業營運周轉金、資本支出增加,第三季備貨帶動資金需求,下游廠商看好景氣復甦開始備料,且國內製造業、能源產業發展帶動下,國內投資與內需市場也開始回溫。

    今年前五個月中小企業放款增加最多的前三大銀行,第一是兆豐銀行367.37億元,亞軍是永豐銀331.91億元,第三名是中信銀280.11億元。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gGO2jQ
    more
  • 調整用-40.png

    相關指標年增幅收斂 財政部:6月房市熱度已見趨緩

    〔 工商時報 / 陳碧芬 〕
     

    房市熱度趨緩?財政部官員11日指出,其實去年同期房市處於相對的低檔、基期比較低,今年房市相關數據顯得增長很快,四項房市相關最新統計,顯示6月的年增幅已經開始趨緩,下半年基期差異縮小之後,增幅可望繼續收斂。

    財政部統計,新青安累計撥貸戶數約6.5萬戶、累計房貸金額4,836億元;今年6月單月撥貸戶數6,872戶、金額555億元,月減幅17%、13%,均呈月減格局。就稅目部分,官員分析,一、6月土地增值稅年增率5.8%,增幅也見到收斂,台北市有年減3成的現象,主因是去年5月500萬元以上的大案件比較多。

    二、個人房屋稅部分,6月實徵293億元,雖創歷年同期新高、且連11個月正成長,但主因是去年同期房市低檔,6月年增幅已見趨緩,估計下半年增幅可望收斂。

    三、6月契稅實徵增加15.4億元、年增幅20.5%,亦已經較前幾個月趨緩,以高雄、新北及台中市增加比較多。

    官員指出,觀察5月份內政部建物買賣類移轉棟數,以及6月的六都買賣移轉棟數年增率,雖然都還是雙位數以上的正成長,不過其實增幅都已經較上月趨緩。另外,5月五大銀行新承作購屋貸款年增幅8成6,同樣也已經較上月趨緩。

    四、惟個人房地合一稅的部分仍顯出房市熱況,財政部指出,6月實徵淨額66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30億元、年增幅為8.5%,已經連續11個月的雙位數增成長,以新北、桃園及高雄市增加較多。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6v1ZLO
    more
  • 調整用-39.png

    台灣6月出口年增23.5%!謝金河讚:黃仁勳帶來的AI效應

    〔 Yahoo!股市 〕
     

    財政部昨(10)日公布台灣出口數據,6月出口額399億美元,年增23.5%,創下28個月最大增幅,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這個成長可說是難能可貴,能成長這那麼多歸功於「黃仁勳帶來的AI效應」,帶動供應鏈如:半導體產業及資通訊產業出口值大增,此外「移轉生產基地奏效」也是主因之一。

    謝金河在個人臉書粉絲專頁「AI開始在台灣發揮效力」為題發文表示,今年第二季出口值1147.3億美元,加上第一季的1104.4億美元,上半年出口2250.3億美元,年增11.4%,以上半年的2250.3億美元來推估全年出口值,今年全年可能落在4500到4600億美元之間,應該介於2021及2022年之間,會是歷史第二高的好成績。

    他指出,去年在總統大選期間,不同的政黨,媒體,學者幾乎全面看壞台灣的出口,最具代表性的是郭台銘,他用16個字形容台灣:「經濟衰退,出口下滑,民生凋敝,民不聊生!」天下說台灣出口,亞洲最差!商周也說五大產業都衰退,台灣出口14年最差,他們都卯足全力抹黑台灣。

    謝金河表示,台灣從去年11月起,對比去年的低基期,今年出口至少會有7個月的成長,真正的考驗是去年7月的376億美元,如今6月出現399億美元的好成績,這也預告7月出口超過376億美元的機會很大,台灣的出口很可能有十幾個月的成長。

    他分析,今年對出口的貢獻最大的主力是資通訊產業,在半導體仍未明顯轉正之前,6月的資通訊產業出口值107.8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4.1%,今年上半年,資通訊產業出口值625.15億美元,年增108.9%,台灣的傳統產業,像石化,紡織,鋼鐵,機械,金屬等都被中國打趴在地上。

    但今年上半年以半導體為主的電子零組件出口807.63億美元,仍然衰退5.6%,所幸資通訊產業出現倍數成長,這是台灣出口表現比預期好最主要原因,他認為這顯然是「黃仁勳帶來AI供應鏈的效力開始發揮威力」。

    謝金河認為出口值能成長的另一個主因「是台灣移轉生產基地奏效」,資通訊產業出口值大增,主要是對美國出口大幅增長,今年上半年,台灣對美國出口521.71億美元,年增60.6%,台灣出口到美國的占比上升至23.2%,再加上東恊市場,占比上升至42%,而台灣出口到中國的占比從43.9%,到去年底降為35.2%,上半年再降到31.2%,台灣對中港出口到6月才轉為正數,台灣出口市場的移動,顯然資通訊產業及半導體產業扮演重要角色!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Ejx5og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