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週彙

  • 1.png

    防疫險賠2700億20年獲利報銷 金管會檢討報告出爐

    〔財訊快報/陳孟朔〕

    防疫雙險一場風暴理賠2700億元,產險業未來20年獲利報銷,近年屢傳產壽險漲價聲。立委要求金管會檢討,報告今(14)日出爐!金管會表示,主要因為核准防疫險上架賣,是採「備查制」而不是核准制,保險公司沒有做好風險控管,未來要從抽查、金檢及檢討商品監理法規三方面來改進。


    防疫險賠2700億20年獲利報銷!金管會檢討報告14日出爐。資料照片/中央社


    民進黨立委郭國文、沈發惠及高嘉瑜先前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臨時提案,「請金管會保險局針對產險業的監管措施無法有效阻止防疫險風暴之檢討」提出書面報告。

    針對金管會今天的檢討報告內容,立委郭國文表示,檢討報告針對目前體制不足之處,有提出部分修正方向,但仍以較多的篇幅討論官方在防疫險期間之作為;然而結果已凸顯金管會風險管理、預警措施不足,外界對於檢討報告應該在具體的提升與成效會有更多期待。

    郭國文強調,面對如此龐大的防疫險理賠與爭議,要求金管會提出檢討報告的最大用意在於重拾大眾對於金融監理機關的信心,這份檢討報告是否能達到此目標,還有待外界檢視。

    以下為金管會的書面報告內容:

    據金管會書面報告統計,2021年防疫保單銷售件數為910萬件、2022年銷售件數為488萬件,2021年疫苗接種保險銷售件數為365萬件、2022年銷售件數為242萬件,防疫雙險截至今年6月30日總理賠金額達2716億元。

    金管會書面報告指出,現行保險商品審查程序分成「核准制」及「備查制」。核准制商品,保險業應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准後才能銷售;備查制保險商品,要在規定期限內送交主管機關或其指定機構備查,不過保險公司仍要依規定落實商品風險控管機制。

    目前市售防疫保險商品皆為備查商品,金管會在報告中對此提出以下3項監理機制強化措施,針對備查制保險商品未落實銷售前、中、後風險控管措施精進並檢討修正相關法規。

    第一,精進保險商品抽查機制。

    針對市場熱銷或有監理疑慮之保險商品增加抽查比例,精進保險商品抽查制度,以即時檢視保險公司是否落實評估風險胃納與執行風險控管機制;必要時將採取導正措施,避免再度發生類似狀況。

    第二,透過金融檢查強化保險公司風險控管機制。

    透過金融檢查,檢視保險公司是否落實保險商品銷售前、中、後的風險控管機制,對於檢查發現缺失,要求業者落實改善。

    第三,檢討商品監理法規,包含6項目。

    要求保險公司應於核保作業落實保險商品適合度審核,以強化風險控管;要求保險公司落實風險管理計畫評估機制,對於已達所建立預警銷售額度時,應及時評估分析是否停止銷售等措施。

    此外,也增列保險公司風險管理人員為保險商品簽署人員,並強化相關人員簽署責任;強化備查制保險商品的管理機制;費用補償保險應以補償實際損失為限;落實並強化保險商品管理小組的功能。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M89l53
    more
  • 2.png

    租金漲勢收斂 睽違12個月「指數年增首跌破2%」

    〔ETtoday房產雲/記者 項瀚〕

    6月租金指數再創新高,但年增率是近12個月首跌破2%,漲勢有收斂跡象,但持續上漲格局不變。信義房屋專家表示,市場有囤房稅2.0導致租金上揚的聲音,但房東收到新稅單是後年的事情,短期內可能不會造成影響。

    主計總處資料顯示,6月租金指數103.66再創歷史新高,不過年增率是近12個月首度跌破2%,年增率達1.98%,而過去11個月平均年增率是2.18%,租金漲勢似乎有收斂狀況。

    以區域來看,6月漲幅仍高的是中部,年增率達2.59%。南部則略為趨緩,1月年增率一度達到3.09%,不過6月年增率為2.11%。北部可能租金較高,雖然趨勢仍呈顯緩漲,但漲幅明顯低於中南部地區,北市近3個月年增率都在2%以下,6月年增率剩1.74%。



    ▲以區域來看,6月租金指數漲幅仍高的是中部,年增率達2.59%。(圖/信義提供)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國內房租過去呈現緩漲趨勢,主要受到房價創歷史新高,加上通膨等因素,尤其是雙北以外的區域,過去租金水平較低,從統計來看租金走揚趨勢更較北部顯著,所幸政府不斷有補貼租金政策,可幫忙租屋族分擔一些房屋負擔。

    曾敬德表示,雖然市場有囤房稅2.0會導致租金上揚的聲音,不過房東收到新調整後的房屋稅單是後年的事情,短期內可能不會造成影響。不過,過去1年市場交易量縮,由租轉買的需求減少,加上就業市場仍維持相對穩健,租金仍未見到可能修正的跡象。

    東森房屋研究中心經理葉沛堯表示,6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1.75%,創下逾2年來新低,租金指數出現回檔也算能理解,不過持續向上的趨勢並無改變,租屋市場的需求量也相當穩定,且即將進入7~9月租屋旺季,指數應會繼續明顯上升。


     


    *資料來源:https://house.ettoday.net/news/2539897?redirect=1
    more
  • 4.png

    美元指數急吐,新台幣帶量收升1.6分,台股回調和日圓大貶壓抑升勢

    〔財訊快報/陳孟朔〕

    投資人憧憬加息週期或快將結束,導致美元指數三天急挫近1.5%的當下,新台幣兌美元週五帶量收升,但受到台股漲多拉回的壓抑,加上日圓午後展開新一輪跌勢,令升幅受到壓縮,無力守住盤中見到的30.6價位。新台幣兌美元匯率週五以30.708元作收,小升1.6分,交投介於30.665元到30.730元,成交量為12.53億美元。上日貶值0.4分。成交量為8.77億美元。

    交易員指出,美國聯準會(Fed)連續十次加息500個基點後,週三做出跳過一次加息的決議後,歐洲央行週四連續第八次加息,使得美元走勢疲軟。另一方面,台灣央行週四例會後也做出暫停升息的決議,對匯市影響以中性看待。

    市場人士提到,日本央行週五維持超低利率不變,確認其總裁植田和男試圖維持可持續通膨的政策;日銀週五決議將政策利率維持在-0.1%的水準不變,並將10年期公債殖利率目標維持在0%左右。

    日銀公布這項決議後,日圓兌美元最新報價為141.27,繼上貶0.14%,跨步大貶0.7%,盤中低位在141.40,6月15日觸及的141.50為去年11月23日以來最低。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qLLomR
    more
  • 1.png

    第二戶限貸令 大台中不動產公會:下半年交屋案恐爆履約糾紛

    〔工商時報/記者 曾麗芳〕

    央行昨日突然祭出「第二戶限貸令」,自今(16)日起六都+新竹縣市自然人,第二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上限7成。大台中不動產開發公會16日表示,央行「突襲式」的發布限貸令,建商憂心正在辦理的房貸案,恐將產生履約糾紛!

    該公會表示,房價高漲,自住客購屋已經相對困難,政府不僅不體諒,甚至雪上加霜,對一般換屋族,或是想購屋奉養父母的孝順兒女,都產生貸款上極大困難,「政府何須對百姓如此無情?」

    該公會說,試想自己是受薪階級,每個月3至5萬的收入,住了30多年的國宅貸款尚未繳清,還要負擔生活開銷已經很辛苦,若想奉養自己高齡90歲行動不便的父母,再添購一間18坪的電梯華廈讓父母頤養天年,沒想到突襲式限貸令從天而降,讓購屋族一陣錯愕外,原本孝心購屋的計畫也將化為烏有。

    公會認為,對一般民眾而言,第二戶房屋常是奉養父母、子女就學、就業、換屋等自用所需,絕非投機或炒作。由於突襲式的發布限貸令,金融機構尚未辦理的房貸案,下半年將交屋的購屋族,恐將會突然面臨貸款不足,將產生履約問題糾紛,「懇請政府苦民所苦,真正解決民眾住的需求是讓民眾安心買房,而不是因為政策朝令夕改,讓民眾措手不及!」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livenews/aj/ctee/A86127002023061616315767
    more
  • 4.png

    美元洩氣、熱錢回流 新台幣強彈1.2角升破30.7元

    〔鉅亨網/記者 郭幸宜〕

    美元指數回軟、台股大漲激勵新台幣反彈,新台幣兌美元今 (2) 日升值 4 分以 30.70 元開出,早盤隨台股走揚帶動匯價一度強彈 1.2 角升破 30.7 元。

    聯準會官員鴿派言論、製造業數據疲軟,讓市場對美國聯準會 6 月暫停升息預期心理升溫,隨著美元指數回落至 103、台股大漲逾 160 點,在熱錢回流推升下,新台幣匯再度升破 30.7 元,盤中升值 1.2 角、高點攀升至 30.62 元。

    新台幣今天以 30.70 元開出後,在熱錢匯入拉抬下,匯價摜破 30.7 元價位後糕點升至 30.62 元,盤中持續 30.62 到 30.65 元區間震盪。

    美元疲軟激勵亞幣反彈,主要亞幣中除了新台幣盤中強彈外,人民幣、離岸人民幣也跟進反彈,人民幣兌美元盤中升破 7.1 元,日元對美元也升破 139 元價位,盤中高點來到 138.64 元,韓元盤中微幅貶值,小貶 0.01%。


     


    *資料來源: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00939
    more
  • 2.png

    風評:供應鏈「去台化」代價高的雙面刃

    〔風傳媒〕

    日本《日經亞洲》報導,指出台灣在全球電子業供應鏈具有獨特地位,要「去台化」代價比與中國「脫鉤」更高昂、甚至不可能作到。

    或許有人因此為台灣的成就感到驕傲,也認為「矽盾」有其效果。但此事有正有負、有如雙面刃,因為這也代表台灣的經濟正因地緣政治競爭而受損,且「去台化」已發生。

    在這篇「台灣如何變成不可或缺的經濟體」的報導中,舉了蘋果iPhone為例:一支iPhone約需要1500個零組件,以總部位置而言,供應商有26%來自中國、23%來自台灣、18%來自美國,但最有價值的零件,包括核心處理器、5G數據機、Wi-Fi晶片和高階相機鏡頭均在台灣製造,台灣供應商占每部iPhone材料總費用的比重達36%。

    因此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的供應鏈地位無法取代,許多歐美公司擔心台海危機而有意分散生產,但比起和大陸脫鉤,若想「去台化」將會讓製造商付出更高昂的代價。文中引述業者的說法:如果有人襲擊台灣,「全球科技和電子業基本上就完蛋了」。

    不過,值得台灣政府與業者注意、關切者,不是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的供應鏈中有多重要這件事,而是各國政府與外商開始進行、意圖分散風險的避險措施,這些措施其實已削弱台灣的矽盾效果(假如真的有矽盾這件事的話),影響企業在台灣投資的意願。

    報導中引述台灣印刷電路板業者欣興電子高管的說法,指在斐洛西訪台、中國軍演後,其客戶變緊張而表示要尋找中國與台灣以外生產的替代品。根據科技高管的說法,去年年中後,包括英特爾、超微公司、輝達公司、Meta、谷歌和亞馬遜等科技大咖,都要求在中國和台灣以外地區增加產能。

    這個影響有短期與長期之別。如果只看短期,就是那些廠商要把部份單下到其它地方,而且還有可能想轉單都轉不走,因為找不到另外一家台積電、大立光….。但長期來看,要把單轉走、產能移出去,終究、且必然作得到。

    可能是在其它「安全的國家」,找到有能力生產、接單的廠商,也可能是原先的供應商基於長期業務考量、或甚至「奉令」而赴國外投資設廠。就如最夯的台積電應各國政府之邀約赴當地投資,或如日前赴法國投資的電池廠商輝能科技,因「考慮地緣政治因素」分散投資。早年台灣的NB及各電子廠,也曾經應品牌大廠的客戶之命赴中國投資設廠。

    因此,雖然外媒報導似乎是褒揚台灣的科技產業實力,外商如要「去台化」要付出高昂的代價,文末說:「與中國脫鉤並不便宜,但與台灣斷絕關係的代價更高。有任何人準備好為此付出代價嗎?」

    說得好像外商無法「去台化」,但實情則是「去台化」是現在進行式,外國政府與企業其實是點點滴滴在作,只要兩岸緊張持續難解、發生戰爭的陰霾不散甚至加深,「去台化」就會持續進行。那些科技大廠固然是徐圖為之,但歐美日等大國則是堂而皇之的明著作,美國要台積電去投資、搞晶片法獎勵設廠,商務部長雷蒙多就說,只要想到尖端晶片都在台灣生產,讓人徹夜難眠,因此非降低對台灣生產晶片的依賴度不可─這不是就是「去台化」?

    外媒說「去台化代價高昂」是沒錯,但那是指現在「突然被迫去台化」的情況下代價高昂,不論原因是兩岸戰爭或是天災等其它因素。如果是「逐步有序」的去台化,情況可能完全不一樣。

    想想,10年後歐美日都提升本身的尖端晶片製造能力後,台灣不再獨占8-9成的尖端晶片製造,而成熟製程又以中國占有最大市場時,「去台化」不再是代價高昂,而且實質上也作到了。

    把這個可能性說得最清楚又「殘酷」的是近來紅遍台灣的NVIDIA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他說:「我們有可能不在台灣生產製造晶片」,下一句則是「但是中國大陸的市場卻是唯一、且不可能被取代」。

    當外媒說「去台化」代價高昂,比與中國「脫鉤」更難時,不必得意、更別高興,這事要反著看:這代表國外政府與企業更有動機與誘因「作好去台化」,才能降低風險、避免高昂的損失,台灣更該戒慎恐懼,更別蠢到配合國外政府「去台化」。


     


    *資料來源:https://www.storm.mg/article/4800535
    more
  • 2.png

    證交所攜手國發基金出資 台灣碳權交易所年中成立

    〔自由財經/記者 陳永吉〕

    為配合國家2050淨零排放的政策目標,兼顧企業減碳及碳中和需求,台灣證交所與國發基金將共同出資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預計於今年中完成設立登記,資本額初步暫定為5億元,股東只有證交所及國發基金兩個單位,不過相關細節尚在籌劃中。

    參訪日韓星 資本額暫定5億
    證交所去年已針對碳權交易平台成立專案編組,於此期間也參訪日、韓、星等交易所就相關議題交流。

    氣候變遷因應法於今年1月三讀通過後,證交所與環保署、證期局組成工作小組定期召集會議討論,並持續與國發會、經濟部、環保署及金管會等相關單位統籌規劃,未來將持續蒐集智庫建言,拜訪工商團體、環保團體聽取意見。

    證交所表示,台灣碳權交易所主要業務將包含國內碳權交易、國際碳權買賣及碳諮詢宣導服務。國內碳權部分將配合環保署法規進程及制度規劃,建置國內碳權交易平台;國際碳權則將依國內企業需求與國際認證機構洽商合作,協助國內企業降低減碳成本,因應國際減碳衝擊;另針對國內碳費課徵、國際碳邊境稅實施及供應鏈碳中和等議題,將提供相關諮詢及宣導服務,以緩解企業碳焦慮。

    協助碳中和 創減碳誘因
    證交所指出,台灣碳權交易所的設立,可望協助企業於達成碳中和目標及經濟產業發展中取得雙贏,創造減碳誘因,進而激勵低碳或綠能科技創新,創造綠色就業機會,未來並將藉由碳權交易增加國際間交流與合作,深具重要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78719
    more
  • 調整用.png

    證交法修法三讀 股東持股5%須申報

    〔聯合報/ 記者 程遠述〕

    立法院院會今天三讀通過證券交易法部分條文修正案,股東如大量持股須申報及公告,而持股門檻由現行10%修正為5%,並給予緩衝期,自公布後1年實施。另外,證券商、證券服務事業及相關機構的違規罰鍰上限提高到600萬元。

    行政院提修法時的書面表示,為期公司股權重大異動之資訊能即時且充分公開,使投資人及主管機關能知悉公司股權大量變動的來由與趨向,進而瞭解公司經營權及股價可能產生變化,並為符合外國立法趨勢,有適時修正大量持股申報及公告門檻之必要。

    另為強化證券商、證券服務事業及證券相關機構之法令遵循,達到使裁罰具勸阻性之效果,並兼顧金融市場發展,適度提高罰鍰額度上限。

    行政院在去年12月22日通過金管會擬具證券交易法第43條之1、第178條之1、第183條條文修正草案,函請立法院審議,立法院財政委員會4月6日審查完竣,院會討論前不須經黨團協商,並於今天三讀通過。

    根據三讀條文,將大量持股申報及公告門檻由現行10%調降為5%,並給予一年緩衝期。此外,三讀條文也明定,將證券商、證券服務事業及相關機構違規罰鍰下限由24萬元提升至30萬元、上限由480萬元調高為600萬元。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於財委會說明修法預期效益時提到,本次修正持股申報及公告門檻將與國際接軌,深化公司治理,並提升資訊透明度及強化對證券中介機構的監理,有助健全資本市場發展及保障投資人權益。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51/7113482
    more
  • 2.png

    國人前2月信用卡刷出5858億元新天價

    〔鉅亨網 / 記者陳蕙綾〕

    金管會今 (13) 日公布,國人前 2 月信用卡簽帳金額刷出 5858 億元新天價,年增 17%,創下史上新高紀錄,可以看出國人報復性消費、旅遊的態勢驚人。若以個別銀行來看,國泰世華銀行 2 月以 458.46 億元拿下刷卡王,且因為 CUBE 轉卡潮榮登發卡王,等於單月一口氣奪下雙冠王。

    截至 112 年 2 月底止,計有 33 家信用卡發卡機構,總流通卡數約 5,775 萬張,高於上月底的 5665 萬張,總有效卡數約 3626 萬張,也比上月底約為 3,593 萬張增加。

    信用卡 2 月簽帳金額約 2696 億元,雖然比元月的 3162 億元、減少約 466 億元,但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解釋,2 月刷卡金額會比元月減少,主要是元月春節連假時的消費旅遊簽帳金額較大成長,而 2 月只有 28 個工作天,加上 2 月底的三天連假,消費請款會遞延到 3 月等綜合因素所致。

    不過,今年春節長達十天,2 月又有連假,國人的報復性消費、旅遊、瘋出國等大舉反映在刷卡金額上,林志吉強調,前兩個月累計刷卡金額 5858 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 858 億元、成長幅度 16%。

    若以個別銀行來看,國泰世華銀 2 月刷出 458.46 億元居冠,中信銀的 442.85 億元緊追在後,也是「唯二」單月刷卡金額突破 400 億元的銀行,玉山銀以 343 億元排第三名。

    而新發卡部分,國泰世華銀行雖然失去好市多聯名卡,但是 CUBE 轉卡潮效應搶眼下,2 月發卡高達 71 萬 0953 張,續坐單月發卡王寶座;北富銀則因好市多聯名卡加持,單月發出 38 萬 0,374 張新信用卡居於亞軍,而中信金以 10.6 萬張排第三高。

    刷卡簽單王方面,國泰世華銀仍以 458.46 億元居冠,金額單月第二高是中信銀的 442.85 億元,玉山銀刷卡金 343 億元排第三名。


     


    *資料來源:https://news.cnyes.com/news/id/5143721?exp=a
    more
  • 4.png

    景氣不明+升息 國銀對中小企放款連二衰

    〔工商時報 / 記者 魏喬怡、彭禎伶〕

    景氣不明又逢升息,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連二個月呈現衰退。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13日表示,截至今年2月底止,本國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達新台幣9兆2,685億元,較上月底減少82.54億元、加上1月減少65.43億元,連二個月減少147.97億元、減幅0.16%。

    過去在鼓勵中小企業放款政策推動下,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多半呈現成長,今年卻已連二月下滑,林志吉分析,主要有二因素,一是中小企業對經濟前景不清楚下,借款意願下降,二是利率自去年以來開始快速攀升,墊高借款成本,加上疫情期間的政策低利貸款也陸續到期,部份中小企業到期就積極還款、或是不再動用額度。

    林志吉指出,據金管會統計,前一次發生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連2個月下降,是2019年1月及2月,當時連2月共減少96.15億元、減幅0.15%(1月較前月減16.75億元、減幅0.03%、2月較前月減79.4億元、0.12%),而今年前2月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減少147.97億元,為近年相對大的減幅。

    林志吉指出,自中小企業放款有統計以來,確實很少出現衰退,即使是2008年金融海嘯時全年也是微幅成長,鼓勵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方案在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時,一年半期間內成長323億元,當時18個月成長目標訂在3,000億元。今年的放款目標有待討論,去年目標是3,500億元,今年初步暫訂3,500億元,但還要待與經濟部等相關部會討論,並發到行政院核備才能做最終確認。

    今年前2月對中小企業放款最積極的前5大銀行,依序為永豐銀行前2月對中小企業放款增加130億元、中信銀行增加近97.9億元、國泰世華銀行增加76億元、合作金庫增加54億元、凱基銀行增加50億元。

    金管會統計,今年2月底中小企業放款餘額占全體企業放款餘額比率為64.75%,占民營企業放款餘額比率為69.20%,分別較上月底之比率減少0.04及增加0.21個百分點;另今年2月底中小企業放款之平均逾期放款比率為0.26%,與上月底相同。

    金管會並表示,將持續鼓勵銀行在兼顧風險控管下,對中小企業提供必要的營運資金,以營造有利中小企業融資環境。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finance/843572.html
    more
  • 調整用.png

    第一共和獲金援激勵股匯雙揚 新台幣量急凍暫收30.588元

    〔自由財經 / 記者 陳梅英〕

    SVB矽谷銀行倒閉後,岌岌可危的第一共和銀行昨日傳出獲得美國11家銀行救命金,金融股反彈帶動美股全面收紅,台股今日也跟進大漲百餘點,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以30.59元、升值4.1分開出,中午暫時收在30.588元、升值4.3分。

    惟聯準會下週升息1碼機率竄升,市場觀望氣氛更加濃厚,台北外匯經紀公司成交量僅3.99億美元。

    在瑞士銀行伸出援手瑞士信貸暫時止血後,歐洲央行按原計畫宣布升息2碼(0.5%),外界認為,儘管銀行危機的疑慮引發市場動盪,歐央焦點仍在對抗高漲的通膨,這也推升市場對聯準會下週升息1碼的預測。

    根據芝商所FedWatch,利率期貨投資人押注Fed 3月升息1碼機率由前1日的5成左右衝高至92.3%。

    歐央升息2碼雖激勵歐元大漲,但美元走低,美股開盤也籠罩低氣壓,只是隨後傳來美國第一共和銀行獲得金援消息,美金融危機在「拆彈部隊」陸續進駐下,風暴逐漸受控,美四大指數紛紛由黑翻紅,台股一早也大漲近200點。

    主要亞幣包含日圓、人民幣與韓元等亦紛紛走揚,新台幣匯率早盤以30.59元開出,最高升抵3.566元,最低30.61元,維持狹幅盤整走勢。接下來就看下週聯準會的決策是否如市場預期,一旦歐美央行仍堅決對抗通膨持續升息路徑,台灣央行是否扛得住壓力持續升息,也為外界所關注。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242663
    more
  • 2.png

    金融三業瑞信曝險逾1500億 金管會:尚屬可控

    〔ETtoday財經雲 / 記者 陳依旻〕

    瑞信財務危機,金管會今(16)日公布我國金融三業,以及國人投資當地曝險金額,總計2,293.27億,其中,金融三業就踩雷超過1,500億,但金管會表示,還在可控範圍之內。

    金管會今日公布金融三業、國人瑞信曝險金額,首先,國銀部分,到去年底,金額為489億,相較前幾個月有下降,銀行客戶持有金融商品為674億,被問到會不會要求全面下架,官員指出,還有幾家銷售,但有做一些限制,須得到專案核准,只限銷售給專案投資人。

    保險局統計,到1月底,保險業在瑞信曝險金額為1,082億,占保險業可運用資金0.35%,比例不高;證期局官員指出,證券自營商到2月底,金額為1.97億,占全體淨值不到1%。

    投信方面到今年2月底,4檔投信基金持有2,758萬,占整體規模(5.17兆)的0.00053%;境外基金到1月,有113檔有投資有價證券,按國人投資比重計算,曝險金額為46.03億元,占全體0.13%,合計46.3億。


     


    *資料來源: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2460693?redirect=1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