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膨、升息害訂單減少 製造業近6000人放無薪假
〔ETtoday財經雲 / 記者 廖婕妤〕
勞動部今(16)日公布最新一期無薪假,實施人數共1萬7872人,家數為2594家,與上期相比增加692人、69家,勞動部表示,製造業還是受到景氣影響,因此實施人數仍緩步逐月增加;但內需產業多是續簽,只要觀光人潮進來,月底到明年初就可以慢慢回穩。
據資料顯示,本期實施家數最多的仍為支援服務業(旅行社),共1429家,其次為批發及零售業338家、製造業296家;實施人數最多也是旅行社7679人,其次為製造業5807人、批發及零售業1577人。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維琛表示,這期主要是製造業緩步增加,一期一期都有人數再上來,但都不是大規模增加,主要都還是受到外銷訂單減少影響,金屬機電工業比較多,也有2家汽機車零組件廠各增加約70人左右。
批發零售業本期增加100多人,黃維琛表示,有些是之前延續下來的,但因為製造業有一部分跟批發零售業是連動的,因此也會造成影響。
其他內需產業部分,包括支援服務業、運輸倉儲業及住宿餐飲業,大多都是續簽,大致上都可望在今年年底有相當程度的減緩。
黃維琛總結,目前無薪假狀況,製造業受到大環境景氣影響,就是緩步逐月上升,但都不是大規模,通膨加上升息,對消費端會有壓力,紡織上游原材料、代工都會受到影響;內需產業就是希望觀光客趕快進來。讓無薪假狀況更減緩。
*資料來源: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2402418
通膨、升息害訂單減少 製造業近6000人放無薪假
-
金融業10月「減股增債」! 壽險業加碼投資逾千億
〔ETtoday財經雲 / 記者 陳依民〕
今年以來台股回檔跌破萬三,金融業10月投資策略明顯改成「減股增債」,尤其壽險業,金管會公佈最新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若再加上國際板債、外幣保單,壽險業海外投資衝到新台幣21.79兆,占可運用資金比重破7成。
根據統計,壽險業方面,10月底海外投資規模達21.79兆,創下史上新高,占資金比重達71.59%,同樣創下新高紀錄,不過,股票部位10月底壽險業降到1兆4,884億元,這創2017年11月之後、59個月新低;台股投資占壽險資金的4.89%,則是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的新低占比,顯示壽險這波因淨值下跌,也影響到台股投資胃納量。
我國跟進美國進入升息循環,壽險業加大債券投資力道,有6家壽險公司在10月進行資產重分類,分別是國泰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台灣人壽及保誠人壽,將淨值下的債券分入攤銷後成本(AC)之後,原本因債券殖利率上揚出現的評價損失,轉回投資成本之後,讓債券部位約增加8,500億元,淨值來到6,839億元,總計壽險業10月加碼投資債券金額超過1,200億,帳列債券高達21兆2,178億元,創下史上新高。
至於國銀和券商自營部門。統計指出,銀行10月減少股票投資部位157億元,增加債券1,229億元,到10月底,國銀債券投資部位高達7兆7,992億,估創歷史新高,且今年已加碼1兆1,250億元;而券商自營部門10月底持有外國債券達1367.07億元,外國股票19.84億、國內股票599.2億。
*資料來源: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2387570?redirect=1
金融業10月「減股增債」! 壽險業加碼投資逾千億
-
台幣見30字頭!狂升1.4角創2個半月新高 連破2整數關卡
〔 NOWnews 今日新聞 / 記者 顏真真〕
美國升息可望趨緩,美元指數表現疲弱,加上月底出口商有結帳拋匯需求,新台幣兌美元今(25)日進一步升破31元整數關卡,終場收在30.905元,強升1.22角,也是9月14日以來收盤新高價,亦是2個半月來再度見到「30字頭」。
美股因感恩節休市一天,但美國升息動向仍牽動金融市場走向,美元指數表現疲弱在105價位,亞洲主要貨幣兌美元呈現盤整且升貶互見,其中韓元收升在1323.70兌1美元,日圓兌美元則在138.77盤整,而人民幣中間價下調來到7.1339兌1美元,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在7.1681附近。
至於新台幣兌美元今日以31.02元、升值0.7分開出後,在月底出口商拋匯推升下,進一步升破31元整數關卡,重回「30字頭」,盤中最高更來到30.836元、強升1.91角,終場收在30.905元,較前一交易日升值1.22角,亦創2個半月來收盤新高價。
匯銀人士指出,美國聯準會(Fed)公布會議記錄顯示多位官員唱「鴿」,國際美元走貶,加上外資匯入,激勵新台幣持續升值,更如預期升破了31元整數關卡,但後續觀察重點在美元、台股表現及外資動向。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Ay4zXY
台幣見30字頭!狂升1.4角創2個半月新高 連破2整數關卡
-
國外訂單減少 製造業無薪假續緩升
〔工商時報 / 記者 曹悅華〕
勞動部24日公布最新無薪假統計,目前有2,658家事業單位實施無薪假,實施人數17,646人,雙雙較上周增加。勞動部表示,內需產業的情況持續好轉,但這一期的製造業中,新增一家資訊電子工業的光電業者,因國外訂單減少而通報實施無薪假,人數約310人。
另外,小三通持續未開放,不少金門當地民眾都苦哈哈、甚至連署希望小三通復航。從無薪假統計來看,金門實施無薪假的家數與人數偏高,家數為六都以外排名第三、實施人數為六都以外排名第四,目前有目前有41家、210人實施無薪假,明顯突出。
勞動部表示,這一周家數增加91家,人數增加796人,多數事業單位之實施人數在50人以下,實施期間多數為六個月以上。從實施人數來看,在各行業別中,以支援服務業最多,有1,430家、7,526人,製造業為第二,有269家、5,206人,批發及零售業為第三,有345家、1,574人。
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副司長王金蓉表示,這一期製造業無薪假人數淨增加479人,主要是因為在資訊電子工業中,有一家光電業者因訂單減少,需調度產線而通報310人實施無薪假,預計實施兩個月到年底。至於製造業是否已出現明顯的無薪假增溫?她解釋,在製造業中,有部分業者過去實施約一百多人規模,最近也停止實施,而新增實施業者中卻多是小規模的五金、工具機業者,目前仍可視為個別事業單位的經營狀況,後續仍待密切觀察。
王金蓉指出,其他行業中,支援服務業淨增83人、住宿及餐飲業6人、批發及零售業為112人,「這些行業雖然都有增加,都多是小規模店家,屬於接續實施」,而這一期運輸倉儲業減少26人,主因是一間國籍航空公司減少30多人,預估是邊境管制鬆綁,對於運輸、航空往好的方向發展,再加上年關將近,民眾出國意願提升,因此減少無薪假來預做準備。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policy/761593.html
國外訂單減少 製造業無薪假續緩升
-
Q3製造業產值4.36兆元連八季正成長 年增幅收斂至3.75%
〔鉅亨網 / 記者 劉韋廷〕
經濟部統計處今 (18) 日公布第三季製造業產值統計,受惠各大品牌行動裝置新品上市、新興科技與數位轉型商機延續,資訊電子產業產值持續成長,推升今年第三季製造業產值達 4 兆 3608 億元,連八季正成長、但較上季歷史新高水準下滑,且傳統產業市況不佳抵銷部分增幅,年增幅收斂至 3.75%。
統計處指出,資訊電子產業中,電子零組件業產值是製造業產值成長主要貢獻來源,其中,半導體積體電路業受惠國際品牌科技新品備貨效應,加上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推升晶片需求,產值攀升至 7846 億元、年增 43.83%,續創歷年單季新高。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也受惠資料中心相關設備需求暢旺,加上缺料情況改善,帶動伺服器及網通設備產出增加,第三季產值年增 26.54%,反觀液晶面板則因終端產品需求疲軟呈現價量齊跌,產值年減 54.58%,抵銷部分增幅。
傳統產業中,統計處表示,化學原材料業、基本金屬業因終端市場消費動能減弱,產業鏈面臨庫存調整,業者調降產能因應,產值分別年減 18.54%、19.31%,抵銷資訊電子產業增幅,不過石油煤製品業受惠國際油價續居高檔,產值年增幅達 47.52%,機械設備業、汽車及其零件業產值也分別年增 3.41%、11.76%。
統計處說,因產值會受價格波動影響,若剔除價格因素按產量觀察,今年第三季製造業生產指數為 138.29、季增 0.13%,續創歷年同季新高,不過展望後市,由於全球面臨高通膨及升息壓力,加上俄烏戰事未解、中國持續動態清零政策等多重變數,仍加深全球經濟前景更趨疲弱疑慮。
(圖: 經濟部統計處提供)
*資料來源:https://news.cnyes.com/news/id/5014252
Q3製造業產值4.36兆元連八季正成長 年增幅收斂至3.75%
-
史上最慘 壽險金融資產帳面虧損逾5兆
〔工商時報 / 記者 彭禎伶〕
史上最慘。據壽險公司公布9月底財報顯示,因為股債雙跌,壽險帳上26兆元的金融資產,到9月底未實現評價損失逾5兆億元,占金融資產的19%多,比6月底再增加未實現損失1.6兆元,9月底有二家壽險公司淨值為負,另外五家淨值比不到3%。
造成史上最慘情況,主要是今年美國聯準會鷹式升息,到9月底已升息12碼(1碼是0.25百分點),債券殖利率預先反應,美國公債及投資等級公司債殖利率反彈180到270個基本點(1基本點是0.01百分點),壽險公司手中的老債評價大跌,加上俄烏戰事未結束、中美關係緊張、全球通膨疑慮等,亦讓股市回檔,壽險公司手中的股債從獲利直接變為損失。
前九月壽險公司累計稅後獲利2,444億元,雖然比去年同期少賺945億元、減幅27.9%,但依舊是歷年同期的獲利次高,只不過去年獲利創新高,是壽險實現大量股債資本利得,今年則是靠新台幣兌美元從去年底的27.69元,快速貶至9月底的31.74元,壽險公司有大量的匯兌利益。
10月新台幣貶破32元時,壽險公司繼續大賺,但11月新台幣又快速升值,16日收在31.115元,壽險業者說月底前若沒有回貶,11月「獲利將大量回吐」。
壽險業者表示,今年股、債、匯市大起大落,因此前九月若加上資產價值波動,壽險業整體綜合損益是負1兆8,653億元,亦是史上最慘,代表壽險公司淨值下的金融資產價值減少逾2兆元,9月底淨值下股債等未實現評價損失1.6兆元,其中股票、基金等覆蓋法的未實現損失近6,400億元,其餘都是債券跌價損失。
國泰、南山、新光、中國、台灣及保誠等六家壽險公司,10月1日已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將債券分入攤銷後成本(AC),六家公司合計淨值應回升逾7,000億元,壽險AC部位大增,9月底是16.6兆元,未實現評價損失近3.4兆元,10月重分類後,AC部位應增加2兆至3兆元,但未實現損失亦可能拉高到4兆元;但這些債券若不實現損失,就是持有到期,拿回本息。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insurance/756313.html
史上最慘 壽險金融資產帳面虧損逾5兆
-
最多抵營所稅50% 台版晶片法案拍板// 經長:5G、電動車、低軌衛星等適用
〔自由財經/ 記者 鍾麗華〕
行政院會昨通過「產業創新條例」第十條之二、第七十二條修正草案,對於居國際供應鏈關鍵企業,前瞻研發支出可抵減營所稅廿五%、先進製程設備為五%;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租稅優惠並未限定在半導體,主要是針對下個世代及重要供應鏈產業,包括5G、電動車、低軌衛星等都可適用。
前瞻研發可抵25%、先進設備5%
王美花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強調,草案重點是重視在台研發,要對台灣產業有貢獻,因此沒有限制是台灣企業,若符合相關要件,並在台設有研發中心或設立相關子公司進行研發,皆可適用。
草案規定,針對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企業,前瞻研發支出可抵減廿五%;先進製程設備支出抵減五%,且「購置設備金額無上限」,兩抵減各自上限為不得超過當年度營所稅三十%,兩項合計則為不超過五十%。施行期間自明年元旦起至二○二九年底。
重視在台研發 沒限制是台灣企業
行政院長蘇貞昌在院會表示,政府提供優質的基礎投資環境,並通過史上最高研發及設備投資抵減的草案,用行動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不過,最近有人惡意炒作台灣地緣政治的風險,鼓吹供應鏈「去台化」,唱衰台灣,事實證明這些是錯誤的謬論。而荷商艾司摩爾(ASML)擴大在台灣投資,也讓惡意炒作台灣風險的錯假訊息不攻自破。
王美花指出,ASML加碼建廠土地是國有財產署所有,從土地取得、都市計畫、土方處理,都是由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召集跨部會協商,後續具體建造過程,一定要與地方政府合作,才能讓案子快速前進。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52127
最多抵營所稅50% 台版晶片法案拍板// 經長:5G、電動車、低軌衛星等適用
-
金控前10月獲利出爐!股市動盪加上防疫險衝擊,15家金控獲利年減近7成
〔經濟日報/ 記者 葉卉軒〕
本市場動盪加上防疫保單理賠衝擊,15家上市櫃金控10月稅後淨利合計僅新台幣87.38億元,再創今年單月最低水準,年減69.13%,累計前10月稅後淨利3297.53億元,衰退37.49%。
因子公司富邦產險持續受防疫險衝擊獲利,富邦金10月自結合併稅後淨損新台幣54.1億元,連2月虧損;富邦金累計前10月合併稅後淨利783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6.07元,累計獲利及每股獲利仍拿下金控冠軍。
富邦金每股獲利最高、國泰累計EPS 4.03元
國泰金10月稅後淨利29.1億元,前10月累計稅後淨利570.9億元,累計EPS為4.03元。國泰金表示,單月獲利持續反映防疫保單影響,不過子公司核心業務動能及整體獲利仍維持穩健。
中信金10月罕見出現稅後虧損33.83億元,前10月累計稅後淨利為336.66億元,累計EPS為1.67元。中信金指出,10月獲利主要受到中信產防疫保單增提理賠準備49億元,以及銀行增提較多備抵所致,台壽也規劃將3度增資中信產。
台新金10月自結稅後淨利高達37.6億元,搶下金控單月獲利王,主因台新創投持有鑽石生技股票,認列30億元評價利益所致,累計EPS達0.88元。台新金旗下主要子公司台新銀行10月稅後淨利10.9億元,累計稅後淨利103.7億元,台新人壽則受惠新台幣貶值、兌換利益增加,10月稅後淨利0.3億元,累計稅後淨利16.6億元。
開發金控受到旗下子公司中國人壽、凱基證券獲利縮水的影響,10月自結稅後獲利僅2.29億元,較9月大幅縮水,累計前10月稅後獲利為205.51億元,每股盈餘1.23元。
開發金表示,10月國際金融市場仍受通膨議題、美中科技戰及地緣政治紛爭等因素影響,波動加大,旗下子公司凱基證券便因資本市場震盪及交易量能減少,影響獲利表現。
開發金控預期美國聯準會將持續採取鷹派升息策略以抑制通膨,可能進一步影響未來經濟成長動能,連帶增加整體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公司策略將專注強化金融本業及各子公司穩健發展,落實風險控管機制以因應未來經濟前景的波動,降低營運風險。
第一金前十月累計獲利勝去年
四大公股金控10月獲利方面,兆豐金賺22.44億元、年增32.9%,居公股單月獲利王,第一金獲利也較去年成長,合庫金、華南金則呈現衰退;同時,受股債市動盪影響,除合庫金,其餘金控旗下證券子公司皆出現虧損。至於前10月獲利表現,僅第一金賺贏去年,達177.84億元、年增0.5%。
*資料來源:https://www.storm.mg/article/4607062
金控前10月獲利出爐!股市動盪加上防疫險衝擊,15家金控獲利年減近7成
-
薪資倒退嚕!1至9月實質經常性薪資負成長 衝擊購買力
〔經濟日報/ 記者 葉卉軒〕
行政院主計總處今(10)日發布9月受僱員工薪資調查統計結果。雖然今年1月至9月經常性薪資為44,319元,年增2.99%,雖是近22年來同期較高增幅;但在考量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後,今年1月至9月實質經常性薪資41,369元,年減0.07%,是九年來同期首見負成長,顯示薪資成長跟不上物價通膨速度,實質薪資倒退,衝擊購買力。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1月至9月實質經常性薪資負成長,主要是因為同期物價年增率達3.07%,但做這資料比較時不能只看統計結果,如果在類似物價水準較高情況下,2012年歐債危機時同期實質經常性薪資負成長0.47%,2008年金融海嘯則是年減3.05%,目前則有俄烏戰爭的影響。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38/6755156?from=udn-catelistnews_ch2
薪資倒退嚕!1至9月實質經常性薪資負成長 衝擊購買力
-
10月證交稅連十黑
〔經濟日報/ 記者 翁至威〕
財政部昨(10)日公布前十月稅收約2.8兆元,續創同期新高,年增15%,連續兩年提早在10月就達成全年稅收預算;然而受台股價跌量縮影響,10月證交稅收113億元,年減33.2%,已「連十黑」,累計前十月年減825億元,是史上同期最大減量。
由於證交稅、貨物稅雙雙較去年同期大減,今年第4季稅收恐將呈現負成長,不過所幸所得稅支撐下,全年稅收仍可望創新高,首度突破3兆元,估超過預算數3,000億至4,000億元左右。
累計前十月,總稅收已達2兆8,261億元。
此外,因房市低迷,10月個人房地合一稅27億元,較上月減少8.52%,連續五個月呈現月減,除是房地合一上路以來首見,月減幅也較前幾月擴大。土地增值稅年增率也已連七月負成長,且10月減幅擴大到四成以上。
財政部統計處副處長陳玉豐表示,今年前十月累計稅收創新高稅目包括關稅、營所稅、綜所稅、遺產稅、菸酒稅、營業稅、房屋稅、牌照稅。其中,營所稅不僅提前達成全年預算目標,更首度突破兆元大關,累計入帳1兆60億元,主要受惠於去年上市櫃公司獲利大增,另外今年暫繳稅額也增加。
不過與台股連動頗深的證交稅表現就黯淡許多。受國際經濟情勢影響,以及美國聯準會、央行升息,台股價跌量縮,衝擊證交稅收。
陳玉豐指出,10月證交稅113億元,年減33.2%,連十個月負成長,10月上市櫃日均成交值2,226億元,是今年各月最低,且連續六個月降到預算目標3,020億元以下。
而累計前十月證交稅1,474億元,年減35.9%,是近20年最大減幅;年減825億元,則是同期史上最大減量。全年證交稅要達預算數有困難。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51/6756143
10月證交稅連十黑
-
央行鷹派理事認為應升息1碼;批不重房價是錯誤政策
〔MoneyDJ新聞 / 記者 陳怡潔〕
中央銀行昨(3)日公布第三季理監事聯席會議貨幣政策議事錄摘要,雖然理事會達成共識應調升政策利率半碼(0.25個百分點)和新台幣存款準備率1碼,不過,會中至少有兩位理事表達央行應該升息1碼,並有理事認為,因部分商品價格受政策性管制以及消費者物價指數對於房租類低估等因素影響,台灣實際通膨壓力遠高於公布數據;而針對房價,有理事批評,央行不應放任房價持續高漲不管,央行只重視房貸成長與集中度等指標,不重視房價的變動,是錯誤的政策。
關於升息,鷹派理事指出,過去一年多,央行持續低估通膨,應確實檢討。直到今年3月央行才認為通膨有走高風險,並隨即升息1碼;其後國內通膨逐步攀高,惟6月只升息半碼,外加存款準備率調升1碼,這與其他國家央行的反應截然不同,且政策上的因應又回到過去長期以半碼爬行的速度升息。最近國內通膨看似有緩和跡象,但若據此認為國內通膨已有下降趨勢,恐過於樂觀。未來全球性能源價格與食物類極可能再上漲,且國內物價上升已深植大部分品項,尤其是食物類,因此通膨預期不會那麼快下降。
理事也指出,由於部分商品價格受到政策性管制以及CPI-房租類低估等因素,台灣實際的通膨壓力遠高於公布的數據。只要將真實的住房成本適當反應在 CPI,或價格管制放寬,台灣的通膨率即會大幅上調。因此,央行切不宜認定我國通膨相對溫和,更不能因為目前通膨看似有緩和跡象,對於通膨的態度掉以輕心。更何況我國利率一直以來偏低,對於總體經濟與金融部門已造成長期的負面效果。因此,這次調升仍以半碼的速度爬行,這對於抑制通膨與消弭民眾通膨預期心理,並沒有任何幫助,而且台美利差將持續擴大,促使新台幣貶值,將進一步加深輸入型通膨壓力。
針對房價,有位理事表示,過去以來央行反覆強調抑制房價最有效的工具是租稅政策,部分研究確實也發現如此,但房價是金融穩定最重要的指標之一,這結果並不代表央行可以放任房價持續高漲不管。央行若要維持金融穩定,應須針對房價變動實施政策反應。BIS的經濟學家指出,南韓央行自上年開始持續升息,到現在南韓房價的成長率已大幅下降。然而,我國央行只重視房貸成長與集中度等指標,不重視房價的變動,這是錯誤的政策。
*資料來源: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1804600d-8985-4c0c-9e30-fec4bd852a0a
央行鷹派理事認為應升息1碼;批不重房價是錯誤政策
-
經濟結構轉變 ESG綠金商機崛起
〔工商時報 / 記者 陳昱光〕
由金管會證期局指導,證券期貨周邊單位共同主辦的「2022投資新趨勢系列講座」日前舉辦台中場,邀請證交所副總謝俊欽及華南永昌投信董事長黃昭棠進行專題演講,分別以「如何正確運用證券市場進行存股策略-從盤中零股及定期定額談起」與「全民理財時代-市場趨勢及投資策略」為主軸,進行專題演講。
今年以來全球通膨壓力高漲,加上Fed鷹式升息,使得股、債、匯及商品等金融市場普遍皆受到衝擊。黃昭棠分析,此次通膨為歷史僅見因供給面不足所產生的結構性問題,並非來自於需求面,預料對市場影響會相對較大、較長,在中長期趨勢下,環境永續(ESG)議題將是未來一大商機。
而現今大環境正面臨到「去全球化浪潮日熾」、「各國央行以印鈔方式解決經濟危機問題的後座力正在顯現」、「人口結構老年化」、「基礎建設老舊及不足」、「地緣政治緊張持續升高」、「氣候變遷的損失不斷增加」、「民粹主義下的政策失誤」等問題,都進一步導致市場震盪加大,財富蒸發的痛覺持續強化。
黃昭棠表示,Fed今年以來採取強力升息態度,主要是擔憂重蹈1970年代停滯型通膨的覆轍,為抑制通膨,市場震盪短期將難以舒緩,經濟硬著陸風險增加,在市場風險情緒飆升之下,建議承壓策略須側重價值面表現,「價值遠比價格重要」。
尤其股市是反應投資人理性、非理性的判斷,導致市場存在被高估或低估的情形,因此,需要透過有效的評價方式來判斷投資價值,藉由「優化報酬」與「風險管理」兩大價值投資策略,尋找被低估且具動能的產業,優化投資組合,並偵測經濟、波動指標,規避市場極端風險,期望創造相對指數更高的報酬與更低的風險。
目前市場預期此波升息高峰將在2023年4、5月,美2年期與10年期公債呈現殖利率倒掛,根據歷史經驗來看,面臨經濟衰退將難以避免,衰退期間約落在5.3個月到18.8個月之間。
回顧金融市場表現,在2009年以前,景氣好壞顯著影響股市漲跌,而在實行QE之後,2009年開始則是由貨幣供給量對於股市漲跌影響較為顯著。隨著「放錢救經濟」效應發揮到極致,預料2022年可能成為新一個經濟生態的拐點,價值投資策略將更加重要。
黃昭棠指出,全球各國積極響應淨零碳排,ESG、碳中和趨勢布局為未來市場重要布局焦點,電力基礎建設商機龐大,聚焦儲能、電動車、電池等「綠金」產業鏈,可望創造長期報酬超額表現。
而目前全球主要碳排放來源中,電力產業占比近4成,交通運輸約2~3成,鋼鐵、塑化、水泥等重汙染製造業約2成,預計在2030年前,全球減少碳排放量主要仰賴現有技術,但要達到2050年淨零目標,則需要許多新技術導入,從乾淨能源走向智慧移動。
近年ESG概念快速崛起,包括美國、歐盟、英國及日本等主要國家都推出相關政策法案,力挺綠色減碳,全球已有近200個國家推動2050淨零碳排。黃昭棠指出,在碳中和趨勢布局下,乾淨能源技術與生產、乾淨能源公用事業、能源儲存和效率、綠色交通,以及環境和汙染管理為循環經濟的五大關鍵,相關產業將具有長期發展機會。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21103000291-260208?chdtv
經濟結構轉變 ESG綠金商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