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最新消息

  • 食物通膨率.jpg

    物價直直漲!台灣食物通膨率亞洲第二高

    〔工商時報 / 陳碧芬〕


    高通膨全球肆虐,台灣根本躲不開,民眾抱怨一般物價直直漲,只有官方數據看起來沒事。外銀經濟研究部門把亞洲各國相關數據攤開來比較,食物類占消費者物價指數比重排名亞洲倒數第四的台灣,這一年來的食物通膨率卻高居亞洲第二!

    央行臉書在6/16傍晚後被臉友灌爆,因為當天央行理事會決議升息半碼、調整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及核心CPI年增率預測值分別為2.83%及2.42% ,有臉友直接嗆「我們都知道,生活的通膨早就不只2、3%,只升半碼是準備迎接更高的通膨?」,「這樣調是要讓台幣續貶、民生物資繼續狂飆囉?!」

    此波的高通膨原因之一,來自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大宗商品、糧食價格大漲,歐美國家通膨率創下數十年記錄,相對起來亞洲通膨率比較不嚴重,但所有外銀經濟研究部門都發現,亞洲通膨最大壓力來自食物類別,因為在各國CPI一籃子中的占比較大。且需注意的是,根據歷史經驗,食物通膨不太可能很快緩解,估計會成為亞洲經濟動能更大的擔憂。

    澳盛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團隊最新報告顯示,食物類在CPI一籃子的占比,各國排序上以印度的45.9%最高,泰國的40.4%,排第二,台灣24.8%排名亞洲倒數第四,高於中國大陸、新加坡、韓國;這一年來食物類的通膨率變動,最高是印度的7.8%,台灣以7.4%居次,相對上中國大陸、越南僅2.3%、1.3%。

    依據主計總處統計的CPI七大類指數中,5月以食物類年漲7.4%變動影響最大,主計總處分析,主要因蛋類及肉類受飼養成本提高影響,蛋類價格上漲27.98%,創41個月來新高;肉類價格上漲7.88%,創87個月來新高;蔬菜受天候不佳及上年低基數影響,價格上漲22.12%,外食費上漲5.8%,創163個月來新高。

    外銀據此建議,各國除了央行升息,政策制定者應使用行政措施,以應對食品的高通膨,尤其現在存在多種原因導致全球糧食短缺加劇,短期內食品通膨不可能緩解,民以食為天的道理下,持續的高額支出勢必會排擠更多的耐久財消費,阻礙疫後經濟來自內需支持的復甦動能。


    亞洲國家食物類占消費者物價指數比重,以及食物通膨率年變動。圖/澳盛銀行提供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finance/663117.html
    *圖片來源:網路
     
    more
  • 金管會救市.jpg

    金管會救市?聚焦六指標

    〔工商時報 / 彭禎伶、魏喬怡〕


    金管會是否要祭出「救市」措施,將看六大指標,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23日表示,將密切注意總體經濟、台股表現、美國聯準會利率政策、俄烏戰況、外資進出及台股投資人是否已出現非理性賣壓,必要時將採取措施。

    到23日止,台股6月已跌逾9.7%,且市場已出現融資追繳金額7.26億元,部分投資人已有被斷頭壓力。

    蔡麗玲表示,台股仍有六大穩健力量,一是台股今年到6月22日止的跌幅是15.76%,同時間香港下跌10.21%、日本跌幅9.18%、韓國下跌21.32%,上海跌10.24%、深圳則下跌17.57%,美國道瓊跌16.11%,那斯達克跌29.35%,台股僅比日、港、上海跌較深,但優於南韓、美股及深圳股市。

    二是台股到5月底為止,信用交易占整體大盤交易6.85%,相對其他市場並不算高,融資餘額到6月22日為2,141.14億元,擔保維持率是154.34%,追繳金額7.26億元;23日擔保維持率154.28%,與前一日相近。

    三是台灣的總體經濟面穩定;四是上市櫃公司營收及稅前淨利仍相當穩健;五是市場量能上,集中市場到23日的日均交易量2,803億元,雖比去年整體日均量3,914億元減少,但在2020年之前,台股每年日均成交量介於1,048~2,000億元間,只有去年較高,所以今年台股日均量相對其他年度「仍有相當的量能」。

    六是從價格來看,到5月底台股本益比12.3倍,仍相對合理,現金殖利率4.2%,加計股票股利4.36%,強調市場基本面及表現面上都算穩健。

    蔡麗玲分析,最近台股及國際市場波動的二大原因,一是美國通膨升溫,二是俄烏戰爭引發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造成全球股市波動增加,但最終股市仍是要回基本面,金管會將持續關注總體經濟及台股表現,若股市非理性下跌,會採取必要措施。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20624000146-260202?chdtv
    *圖片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7839
     
    more
  • 房貸.jpg

    升息!苦日子來了?小資房貸族一成薪水蒸發

    〔遠見/ 文 林鳳琪〕


    為壓抑通膨巨獸,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宣布調高利率3碼,基準利率升至1.5%~1.75%。調升幅度破28年新紀錄,1994年以來最大。

    隔天,台灣央行召開第二季理監事會議後,拍板跟進升息半碼0.125%。利率半年連2升。專家推估,若全年升息3碼,重貼現率將達1.875%。意即,五大行庫新承做購屋貸款利率將一舉突破2字頭。

    根據主計總處的最新預測,2022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仍達3.75%。台灣房屋集團副總裁周鶴鳴指出,這反應台灣經濟還算健康成長。然考量內需仍受疫情衝擊,央行只升息半碼,預估下半年房市將呈現「量縮價緩漲」。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分析,自從2008年至2009年金融海嘯,央行數度降息因應後,房貸利率13年來維持低點。如今為抗通膨巨獸,升息大勢底定,年底房貸利率可能重返2%以上。

    以今年實質經常性薪資約4.1萬元推算,貸款千萬的小資雙薪家庭,升息3碼,等同薪水瞬間蒸發約一成!

    苦日子來了!小資房貸族如何趨吉避凶?

    張旭嵐也提醒,除了升息,下半年可能還有其他信用管制政策,建議購屋族自我「壓力測試」,重新盤點資產,去蕪存菁,減輕貸款壓力。計畫購屋者,應以高標準估算購屋成本,財務忌過度槓桿,升息才不會措手不及。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觀察,美國放手升息,因為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飆升8.6%,刷新40年紀錄。為遏止通膨惡化至無法收拾,拜登甚至「面對面」力挺Fed主席鮑爾利率政策轉鷹,原本全年調升1.875%的預期將調高到3.375%。

    台灣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3.39%,亦創十年新高。此外,生產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達14%,進口物價指數年增率跳升至17%,更創下42年新高,顯見通膨與「弱台幣」已讓台灣陷入「輸入性通膨」陰影,美國升息,台灣更沒有落隊的空間。

    央行為抗通膨升息,也壓抑過熱房市。黃舒衛觀察,房市步入升息循環階段,市場衰退、不確性大增,交投已冷。

    土地交易首當其衝。對比去年同期,利息增幅近兩成,再加上土建融貸款成數下調、工料成本飆漲、限期開工禁令、內政部打炒房、地方政府開徵囤房稅等六大利空黑天鵝,讓土地市場重摔。 

    根據瑞普萊坊統計,截至今年6月15日,交易金額716.6億,較去年同期大跌40%。升息後的交易量僅剩去年同期的1/3,220.4億,是2017年以來新低。推估,連續升息後,土地交易會更冷。 

    相較於土地,通膨下的漲租預期,以及自用剛需,都讓商用不動產成了房市資金避險聖地。黃舒衛分析,股債若雙跌,避險資金會持續轉進收益率較高的工業地產、開發型投資及中南部低基期物件。

    升息加上政府打炒房連環拳,黃舒衛觀察,住宅投資客已快速退場,僅剩置產投資族的包租公還在觀望,如今隨著升息幅度加大,速度加快。包租公利差被快速擰乾。

    預料,最快年底前,房貸利率就會升到2%,直接追上14年前次貸風暴的水準,屆時,恐連「買房抗通膨」的置產族也會消失。 

    台灣本土疫情毀了329、520檔期,眼看,好不容易將迎來解封,又遇升息衝擊。黃舒衛示警,房市「五窮六絕」將現,恐直接衝擊928檔期。過去房地產七年一輪景氣循環的魔咒,恐將成真!




     




    *資料來源:https://www.gvm.com.tw/article/90963
    *圖片來源:網路
     
    more
  • 經濟成長下修.jpg

    不保4!央行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3.75%

    〔工商時報 呂清郎〕




    央行總裁楊金龍認為,觀察疫情、俄烏戰爭、全球高通膨「三大黑天鵝」,已全部變成「黑犀牛」,對全球及國內經濟的衝擊將擴大並延長,央行預測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下修至3.75%,確定「不保四」。

    楊金龍表示,第二季以來俄烏戰事持續,推升大宗商品價格,及大陸嚴格防疫措施,加劇全球供應鏈瓶頸問題,使得全球通膨壓力升高。影響所及,美國等主要經濟體採取進一步升息,造成金融情勢緊縮,全球經濟成長力道放緩,國際機構持續紛紛下修經濟成長預測值,同時上調全球通膨率預測值。

    「這一波要穩定,必須俄烏戰爭快落幕,及美國供應鏈的港口設施改善,通膨才有解」。楊金龍指出,就算俄烏戰爭再繼續下去,影響應該也會慢慢遞減,美國對通膨的預測也是如此,「很最否又有不確定性(黑天鵝)發生,這是很難預測的」。

    楊金龍說明,第一季在出口及民間投資成長帶動下,國內經濟穩健成長,製造業景氣持穩,服務業逐漸復甦,失業率也較去年同期略降,就業人數略減,且因物價漲幅較高,工業與服務業受僱員工平均實質總薪資僅微幅成長,產業別薪資成長差異仍大。但4月中旬國內疫情再起,企業減班休息人數增加,民眾自主減少外食及旅遊,造成消費動能驟減,抑制內需服務業復甦步調。

    下半年景氣擴張力道減緩,楊金龍說,但興科技應用及數位轉型商機延續,可望支撐台灣出口動能,加上民間投資持續成長,政府支出增加,如果國內疫情趨緩,帶動民間消費可望逐漸回升。因此,央行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下修至3.75%,低於3月時的預測值4.05%。

    通膨方面,目前雖仍居高,但預估下半年可望緩步回降。楊金龍表示,今年初以來因糧食及原油等進口成本攀升,帶動國內相關商品價格調漲,加以天候影響蔬果產量,使得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走升,1至5月平均CPI年增率及不含蔬果及能源的核心CPI年增率分別為3.04%及2.33%,所以這次上修今年CPI及核心CPI年增率預測值,分別為2.83%及2.42%。

    另就新台幣匯率今年以來貶值,可能加重輸人性通膨。楊金龍解釋,新台幣匯率變動主要因外資流出的影響,與外界認為台美利率擴大無關,且試算新台幣從28.02元貶至29元,對CPI的影響只有0.1~0.17個百分點,貶值到29.5元,影響會略提高為0.12~0.25個百分點,都是很小且可控的範圍,後續仍會密切注意,新台幣貶值是否導致輸入性通膨惡化。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finance/661856.html
    *圖片來源:網路
     
    more
  • 逼空房地產.jpg

    六隻灰犀牛 逼空房地產市場

    〔工商時報 蔡惠芳〕




    美國聯準會(Fed)一口氣升息3碼,央行16日啟動防禦性升息半碼,同時搭配調升存款準備率擴大緊縮資金,引來房地產業高度重視。瑞普萊坊公司分析指出,房市面臨了升息、限貸與限期開發、打炒房、疫情、通膨狂飆、囤房稅,六隻犀牛同步報到,恐將逼空土地市場,住宅市場也將降溫,步向七年一循環的趨勢。

    不過,反觀商用不動產,因抗通膨效果佳,價位相對有撐。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分析,從央行第二季理監事會議後宣布的措施來看,投資民眾不可忽略升息產生的影響,宜謹慎調整進出場時機及策略。

    黃舒衛表示,3月央行升息1碼,利率相比於去年同期、史上超低1.349%,增幅已近兩成,逼高資金成本;再加上土建融貸款成數下調、工料成本飆漲、限期開工禁令、內政部打炒房虎視眈眈、地方政府開徵囤房稅,上述六隻黑天鵝、灰犀牛環繞房市,使得原本最具防疫概念的土地市場,開始重摔。

    瑞普萊坊統計,2022年截至6月15日為止,全台土地市場交易額來到五年新低,至716.6億元,年減四成;尤其升息後的成交量220.4億元,只剩去年同期642.4億的1/3,為2017年以來新低。預期連續升息後,土地市場會更冷,惟有收租抗通膨的商用不動產交易,僅微幅下降。

    黃舒衛分析說,商用不動產兼具抗通膨及自用題材,比起土地相對有撐,瑞普萊坊統計今年至6月15日止,全台成交金額588.1億元,年減6%。預期升息後,較受影響的是受保險業「金八條」租金收益率限制,買樓門檻從2.345%將調升到2.470%,在股債雙跌之際,避險資金將持續轉進收益率較高的工業地產、開發型投資及中南部低基期物件。

    黃舒衛也示警,連續升息若軟著陸,房市景氣恐將衰退,增加自住、自用負擔,影響生活品質、排擠消費購買力;但硬著陸則破壞建商、買方支付能力,形成爛尾樓、斷頭、倒帳等現象,即使房價不跌,但金融機構也難置身事外。今年升息、疫情,不但已毀了329檔、520檔,6月再次升息,預期將出現五窮六絕,直接挑戰928檔期,而往年七年一輪景氣循環的魔咒,恐怕成真。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20617000124-260202?ctrack=pc_main_recmd_p19&chdtv
    *圖片來源:網路
     
    more
  • 物價回穩.jpg

    物價何時可回穩? 楊金龍分析2關鍵要解決

    〔聯合報/記者戴瑞瑤/台北即時報導〕




    央行今舉行理監事會,公布對今年通膨預測上修到2.83%,但認為下半年會緩步下降。央行總裁楊金龍金表示,這一波物價要穩定有2大關鍵,包含俄烏戰爭要落幕、美國供應鏈瓶頸需解決。

    楊金龍表示,近3年是很特殊的3年,連續碰到中美貿易衝突、新冠肺炎疫情、俄烏戰爭,這3事件都導致物價波動,美國原本預估通膨是暫時性的,後來是判斷錯誤,「但很難說是判斷錯誤,因為這不只是黑天鵝,也是灰犀牛。」

    楊金龍指出,這一波物價要穩定,第一,俄烏戰爭一定要趕快落幕;第二,美國供應鏈瓶頸,包含碼頭設施要做改善。如果這些因素都可以解決,通膨問題會比較好解決。

    針對下半年要密切關注的「黑天鵝」有哪些?楊金龍表示,下半年全球經濟下行不確定性因素有4個:第一,俄烏戰爭要怎麼落幕;第二,通膨惡化的預期,包含俄烏戰爭與全球的貨幣政策,像美國為對付通膨升3碼,會對金融市場產生影響。

    第三,中國經濟下行風險,美國是第一大經濟體在緊縮,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反而在寬鬆,主要就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展望不佳,才會採行寬鬆政策,連帶影響到世界其他國家,對台灣來說,中國大陸與美國都是重要貿易夥伴;第四,新冠肺炎疫情,雖然疫情慢慢會解除,但還是有可能反反覆覆。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122726/6393828?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圖片來源:網路
     
    more
  • 0610焦內2.jpg

    先紓困再振興 商總提5建言

    〔工商時報 譚淑珍〕




    疫情居高不下,服務業持續連虧三年,商總理事長許舒博9日引業者「守店不如守寡」之言表示,再能撐的老闆,現在口袋也空空,並提出「追加500億元預算,先紓困再振興」等五項建言。

    商總9日召開「服務業紓困建言記者會」,許舒博做了上述表示,他說,疫情爆發以來,政府雖沒有加強防疫措施,但民眾因恐慌出現「自主類封城」現象,服務業感受比2021年三級警戒時更慘。

    商總調查,整體服務業與1~3月前相比,4、5月平均營收累虧再衰退42.49%,其中以餐飲業衰退57.7%最多,觀光旅遊業衰退54.74%居次,交通運輸業也衰退35.75%,批發零售衰退31.91%。

    在此現況下,經濟部月底要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總統蔡英文則公開表示,希望年年調高基本工資。許舒博呼籲政府,電價若要調漲,應針對獲利長紅產業,基層小吃店、一般小家庭應凍漲;而基本工資若漲,對仍被紓困產業調高增加的費用,應比照去年由政府買單。

    許舒博強調,服務業很慘,有業者以「守店不如守寡」自嘲,政府紓困要能務實接地氣,先紓困再振興,並提出五項建言:

    一,追加500億預算、先紓困後振興。許舒博指出,政府雖提撥345.6億元紓困與振興經濟,但主要以振興為主,與產業界期待先紓困救命的需求不符,今年在產業持續累虧下,至少追加500億預算,先紓困救命再推振興救經濟。

    二,企業累虧三年,政府持續紓困。許舒博說,對已飽受疫情衝擊且累虧3年企業,除應持續予紓困協助外,在艱困事業認定上,比較基期應考量累虧情形,制定合理標準,並簡化程序,讓受創事業盡快領到救命錢。

    三,擴大稅務減免,減徵營業稅。許舒博指出,去年財政部因應疫情衝擊推出五大應變措施,今年疫情爆發再重創服務業,卻未提出任何紓困作為,建議財政部應擴大稅務減免,減收受創產業營業稅至少3個月。

    四,開放國境解封,許舒博建議,打滿三劑疫苗採陰免隔離。

    五,許舒博指出,服務業為高度「人與人密切接觸」產業,建議應提供免費快篩試劑給第一線服務人員。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policy/657781.html
    *圖片來源:台北旅遊網
     
    more
  • 0610焦內1.jpg

    「六趕七追」 財政部:下半年出口動能可望持續

    〔聯合報/記者 賴昭穎/台北即時報導〕




    5月出口金額與年增率。圖/財政部統計處提供


    財政部統計處今天公布5月的進出口數字,出口420.8億美元、年增率12.5%,連續23個月正成長。統計處長蔡美娜指出,受中國大陸防疫封控措施干擾部分出貨動能,5月出口只比4月成長1.5%,落在預估值下緣,但很多廠商表示大陸的需求未消失,復工後可望產生遞延效應,加上歐美可望因應開學季提前拉貨,6月出口將有支撐。她說,業界以往有「五窮六絕」的說法,但今年可能出現「六趕七追」。



    蔡美娜說,預期6月出口規模介於407億至421億美元之間,年增率11%~15%,今年上半年出口增幅為19%;至於今年下半年因為基期墊高,預估年增率約為11%。

    統計處指出,5月出口420.8億美元,為歷年單月次高;累計1至5月出口2044.8億美元,年增20.1%。5月進口396.8 億美元,創單月新高,年增26.7%;1至5月進口1814.1億美元,年增26.%。而5月出超24.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6.8億美元;1至5月出超230.7億美元,也比去年同期減31.7億美元。

    在主要出口貨品中,蔡美娜說,5月礦產品出口值創單月新高,成長 1.2 倍,主因是油品需求上揚以及價格強勢,電子零組件、運輸工具則分別因積體電路、汽車與腳踏車零附件出口續呈暢旺;不過,光學器材出口受市場需求疲弱、面板價格下挫影響,降幅擴大至32.9%,連七月負成長,塑橡膠及其製品因基期墊高及陸港拉貨減緩,年減1成。累計1至5月出口,除光學器材年減 19.5%以外,其餘貨品皆為正成長。

    進口方面,蔡美娜表示,5月農工原料進口286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較上年同月增67.1億美元,其中以礦產品增加37.2億美元、增幅87.1%最亮眼。消費品進口47億美元也創歷年單月新高,其中藥粧用品增8.2億美元、成長1.3倍,主要是進口快篩試劑、疫苗等防疫商品,不過,小客車減3.4億美元,減幅高達39.4%。

    主要出口市場方面,對東協在電子零組件及油品外銷擴增下,規模首度突破70億美元,年增率24%;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受電子零組件以外貨品出口縮減影響,僅年增0.8%,創109年2月以來最差表現。累計1至5月出口,以對美國增29.9%最高、對陸港增12.6%最低,對東協、歐洲、日本各增23.4%、20.1%、19.4%。

    展望未來,蔡美娜說,隨中國大陸逐步解除封鎖及恢復正常生產、各國陸續鬆綁邊境措施,今年全球經濟可望維持成長態勢,且高效能運算、物聯網、車用電子等運用帶動晶片需求強勁,國內半導體廠商延續產能擴充,加上即將進入傳統營運旺季,皆有利維繫我國下半年出口動能;但俄烏戰爭僵持、通膨壓力升高、新冠變種病毒等變數依然左右國際經濟走向,有待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38/6373568?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圖片來源:網路
     
    more
  • 0610焦內3.jpg

    炒房團專用銀行?金管會再抓同一銀行出包

    〔工商時報/彭禎伶、魏喬怡〕



    炒房團專用銀行,有一家銀行GG了。金管會9日宣布,去年底到今年3月的不動產專案金檢,再度發現同一家中型民營銀行的不同分行,有行員到炒房團的講座現場進行簽約對保,貸款給財力明顯不足的投資客,共24戶、貸款金額1.45億元。

    這家銀行在2020年底到2021年3月金管會第一波不動產專案金檢時,就被抓到貸款給炒房團的會員,同樣有行員到講座現場對保簽約,當時有20戶、貸款金額3億元,此案金檢報告年初才到銀行局,尚未開罰,這次又抓到同一銀行貸款給另外兩個炒房團,涉及內稽內控及核貸過於寬鬆,恐會被金管會「重罰」。

    金管會在2021年底啟動第二波不動產授信專案金檢,包括10家銀行、7家信用合作社及3家票券金融公司,已在今年3月31日完成檢查。

    炒房團利用投資理財課程誘導民眾向銀行融資炒房,這次檢查再度發現去年發現的同一銀行,有其他分行行員到炒房集團舉辦不動產投資講座或說明會場所,進行簽約對保,借戶還款繳息能力偏低、買賣契約與貸款契約簽名字跡不同、特定人在貸後代理提領大額現金、繳息資金由特定第三人現金存入ATM、售屋款匯入借戶帳戶後由特定人提現等缺失。

    檢查局副局長張子敏表示,這次發現是炒房團成員會穿著制服,替會員去ATM轉帳或提款繳房貸,且貸款者有些財力根本不夠,房貸占其收入9成以上,支付能力明顯有問題,但銀行還是核貸,雖然這些貸款目前仍是正常還款,但目前房價不斷攀升,銀行核貸若過度寬鬆,借款戶財力不夠的情況下,對貸後管理及銀行放款風險是不好的。

    這次發現的二個炒房團,主要在新北市,以投資小套房、中古屋為主,因此每戶約500~700萬元,投資客會不斷買賣房屋、賺取差價,也會向銀行申貸周轉金,用來投資不動產等。

    這次還發現銀行部分金融機構涉有違反中央銀行及金管會規定,有關涉違反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規定者,例如寬限期、核貸成數控管、動工款、調整期處理方式及執行等;另有涉銀行法第72條之2限額控管、風險權數計提不符等問題。

    張子敏表示,例如法人不得有房貸寬限期,但有二銀行利用短期擔保放款,第一年就只要繳息,到期再續貸,讓法人不用還本金;其次是核貸成數上,有四家金融機構利用其他關係人借周轉金,兩者相加超過貸款成數限制,也有高價住宅7千萬元以上,利用兩筆周轉金相加超過限額;三者是二金融機構有動工撥款缺失,即依規定沒有動工,貸款要保留一成,卻未保留;四是舊貸不合規部分,有一年調整期,有一家金融機構沒有依規定調整,延用舊貸成數。

    再者是有二家金融機構出現不動產授信,該列入銀行法72條之2的限額控管,卻未列入;有四家金融機構被發現權數計算有誤,即自用住宅風險權數與一般投資客的權數不同,將投資客的貸款用自用住宅風險權數計算。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finance/657377.html
    *圖片來源:好房網
     
    more
  • 0602焦內3.jpg

    全球股市大跌 三大政府退休基金4月底大虧2,405億元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即時報導〕



    因上海封城致全球供應鏈斷鏈、通膨持續升溫,各國加速緊縮貨幣政策,因而抑制企業獲利與經濟成長,全球金融市場大幅走跌,我國政府退休基金包括勞動基金、國保基金及退撫基金,截至今(2022)年4月底合計虧2,405.8億元。三大政府退休基金4月單月合計虧損1,729.6億元。

    勞動基金運用局表示,勞動基金截至今年4月底止規模為5兆3,955億元,受全球股、債大幅下跌影響,評價後收益數為負1,983.6億元,收益率負3.94%,4月單月大賠1,415億元,為勞動基金運用局自2014年2月17日成立以來,單月第二大虧損。單月第一大虧損出現於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勞動基金單月虧損3,198億元。

    退撫基金績效表現亦受到影響。銓敘部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表示,截至今年4月底止,退撫基金規7,138.8億元,收益數為負255.3億元,收益率為負3.53%。

    另外,受衛生福利部委託管理之國民年金保險基金規模為4,546億元,收益數為負166.9億元,收益率為負3.77%。

    展望未來,勞動基金運用局副局長劉麗茹分析,進入5月,全球股市震盪幅度更大,所幸5月底時拉回,開始呈現收斂、整理態勢,從各項指標來看,和4月底相較,5月底收益表現有機會「維持持平」。

    她並認為,今年上半年勞動基金收益表現不會好看,下半年則會進入修正、整理狀態,震盪還是會有,但可能不會再像4、5月震盪幅度這麼高。惟勞動基金十年期(2012年至2021年4月)報酬表現穩健,平均報酬率為4.98%,投資人不必太擔心。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7307/6357489?from=edn_maintab_index
    *圖片來源:網路
     
    more
  • 0602焦內2.jpg

    央行:金融情勢有六大風險

    〔經濟日報/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



    央行昨(31)日發布金融穩定報告,公布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六大風險,包括全球經濟走緩且金融情勢轉緊縮;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恐大幅放緩,加速政府債務風險攀升;台債殖利率恐受到全球債券殖利率影響走升,風險利率升高;台股受到國際消息影響被牽動;壽險雖獲利創新高但面臨較高市場風險;票券公司流動性風險仍高。

    央行強調,將持續密切關注相關後續發展對台灣經濟金融可能影響,並適時採取相關因應措施,以促進國內金融穩定。



    央行報告指出,去(2021)在各國陸續施打疫苗、防疫措施放寬及大規模貨幣政策支持下,全球經濟大幅復甦且物價漲幅擴大,歐美股市則持續走強,台灣去年經濟成長率達 6.57%,創11年新高,CPI年增率1.96%,物價漲幅相對歐美溫和;外債償付能力佳,且政府財政維持於可控制範圍。

    央行金檢處副處長潘雅慧指出,展望今年,疫情反覆及俄烏衝突未息,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升高,預期全球經濟成長將放緩降至2.9%,物價漲幅明顯升溫,全球CPI年增率將明顯升溫至6.7%。

    央行指出,為抑制全球通膨,歐美主要經濟體央行逐步加快貨幣正常化腳步,此不確定性因素將衝擊金融市場震盪加劇,加上俄烏戰爭地緣政治風險,也將會牽動台灣股市表現,必須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此外,2022年中國大陸受政府「清零」措施持續壓抑服務業及消費動能,且俄烏戰事及近期主要城市封城等因素影響,經濟成長恐大幅放緩至4.3%,加速政府債務風險攀升。

    展望台灣今年發展,潘雅慧指出,雖然預期台灣出口及民間投資動能可望延續,但疫情升溫影響消費成長,且俄烏衝突及供應鏈瓶頸推升物價,主計總處已經預期經濟成長將下滑至3.91%,通膨上升、CPI年增率預測值上修至2.67%。

    國內金融業雖然可以享受到國內外升息果實,但相對壽險公司債券部位仍有可能出現短線評價損失或評價利益縮減。

    央行指出,2021年,人壽保險公司稅前盈餘較前一年大幅增加88.5%至3,885億元,年底平均資本適足率續升至335.17%,去年底壽險公司國外投資部位持續成長至19.92 兆元。

    此外,票券公司授信品質尚佳,惟應注意疫情發展影響;以短支長情形依然存在,流動性風險仍高。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39/6355040?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圖片來源:網路
     
    more
  • 0602焦內1.jpg

    公司境外股利扣抵 兩關鍵

    〔經濟日報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



    又到了公司分配股息季節,財政部南區國稅局提醒,公司獲配境外股利時,要留意在境外已繳所得稅能否扣抵。官員表示,有兩個關鍵可以來檢視,第一,是否為直接投資;第二,股利來源地是否為中國大陸。

    南區國稅局表示,《所得稅法》第3條規定,公司總機構在中華民國境內者,應就境內、境外全部營利事業所得,合併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不過來自境外所得,若已在當地繳納所得稅,可在限額內於我國應納稅額中扣抵。




    不過要留意的是,公司在境外投資可能有多層架構或樣態,並非所有獲配的境外股利,都可以適用前述的扣抵規定。


    官員表示,首先要判斷投資架構,是直接投資還是間接投資。若為直接投資,原則上境外股利在當地已課徵的所得稅,可計算限額,在申報我國營所稅時可扣抵。

    然而若是間接投資,比如常見台商透過免稅天堂的第三地,轉投資中國大陸或其他國家,就要根據股利來源地是不是大陸來判斷。

    若透過第三地轉投資大陸,依據《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24條規定,視為大陸地區來源所得,應併入台灣來源所得課稅,同時為避免重複課稅,投資收益在大陸及第三地已繳納的所得稅,都可在限額內從應納營所稅額中扣抵。

    但若透過第三地轉投資其他國家,股利在當地繳過的所得稅就不適用扣抵。

    國稅局舉例,國內甲公司透過英屬維京群島A公司,分別投資美國公司、大陸公司,A公司2021年從美國公司獲配200元、從大陸公司獲配100元股利,分別在當地繳納60元、10元所得稅,而A公司將從兩家公司獲配股利全數分配給甲公司,且無扣繳所得稅。

    因此,甲公司辦理當年度營所稅申報時,從A公司取得美國公司的股利部分,在美國當地繳納的60元,依規定在我國不具有抵稅權,因此實際獲得的股利淨額是140元(200元-60元),列報為投資收益。

    而從A公司取得大陸公司的股利,在當地所繳的10元所得稅,可在申報我國營所稅時依規定計算限額扣抵,應以股利總額100元列報為投資收益。

    國稅局提醒,公司獲配境外股利時,要留意投資架構及股利來源地,以免錯誤扣抵。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6710/6357602?from=edn_maintab_cate
    *圖片來源:網路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