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最新消息

  • 調整用-127.png

    金管會明年金檢 瞄準不動產、防詐、ETF

    〔 風傳媒 / 記者陳怡慈 〕
     













    金管會今(19)日公布2025年金融檢查重點,針對不動產授信、防制詐騙、ETF廣告行銷等三大外界關注議題,將新增檢查重點,或單獨列為檢查主題項目。

    金管會檢查局副局長賴欣國今日於例行記者會表示,明年對於本國銀行、信用合作社、票券金融公司,將新增兩項檢查重點:建商周轉金移做建築使用的合理性、餘屋貸款資金用途與流向的控管。

    他表示,上述兩項金檢重點,明年除了列入一般檢查,也會規劃專案檢查。金管會今年已完成6家本國銀行、5家信合社、3家票券公司的專案金檢,明年的家數還在規劃當中,不一定比照今年,會看業務量變化。

    不動產專案金檢,明年上半年執行

    他解釋,明年的不動產授信專案金檢,篩選標準包括:建築融資、購屋貸款的業務量增減情形;業者的不動產授信集中度、建築貸款集中度,比率較高者會關注。專案金檢會在明年上半年進行,是否落在第一季,要看檢查局人力、業者業務上的變化。

    營運周轉金部分,他說,會關注建商申請的額度合不合理,是否額度已經使用但未償餘額居高不下,也會關注資金用途,例如,原本申貸用途為營運周轉,卻用於興建或購置不動產。另外,銀行法第72-2條規定可以排除的部分,如果跟申貸的用途不符,可能請金融機構加強控管。

    「餘屋貸款金額還是需要關注,很多建商透過餘屋貸款從銀行取得資金,但投入相關不動產,會關注。」賴欣國說。

    他指出,會瞭解建商的餘屋銷售計畫是否具體,檢查局目前看到的情況,有些建商的餘屋銷售計畫並不理想,貸款還沒清償。

    防制詐騙,單獨列為檢查主題

    防制詐騙部分,金管會明年將針對本國銀行、信合社、專營電子支付機構、VASP(虛擬資產業者),增修防制詐騙的檢查重點,並單獨列為檢查主題項目。

    賴欣國說,對VASP只有專案檢查沒有一般檢查,我國目前有26家金管會認可的虛擬資產業者,金管會前年專案金檢4家、今年6家,10家並未重疊,明年會以其他還沒被金檢過的為挑選對象,家數還沒敲定。

    賴欣國說,之前對VASP的專案檢查,著重於防制洗錢、打擊資恐,明年新增消費者保護及防制詐騙措施,防制詐騙措施包括:疑似涉詐帳號的審查及管控、警示虛擬資產帳號的管控及通報的法令遵循情形。

    另外,為促進投信公司自律,強化管理網紅廣告行為,以保護投資人權益,金管會明年對投信公司的金檢,將新增ETF廣告行銷的辦理情形。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zpljKN
    more
  • 調整用-126.png

    房貸、土建融增速減 暫無第8波信用管制

    〔 自由財經 / 記者陳梅英 〕
     











    中央銀行昨宣布利率維持不變,維持現行信用管制措施,暫時沒有第八波。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從房市交易量縮減、民眾對房價上漲預期心理趨緩,且國銀房貸、建築貸款年增率回落情況來看,初步成效已經達成,惟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於十一月仍達三十七.四%、比重仍高,央行將持續督促落實國銀總量管制並加強專案檢查,要求銀行落實規定及改善缺失。

    央行指出,近期專案檢查發現銀行至少有三大類、七小項的缺失樣態,包含貸款成數超過法定上限及利用其他名目貸款如週轉金等;還有承作購地貸款應保留一成等動工興建後撥貸,但仍發現有保留不足一成等情形。

    楊金龍說,央行今年八月對國銀採取道德勸說,請銀行自主管控未來一年不動產貸款總量,三十四家銀行中有九家銀行曾被退件,其中更有一家銀行被退了兩次。

    「大象轉身要慢」 加強金檢、落實總量管制

    他呼籲國銀應共同重視金融穩定議題,但「大象轉身要慢慢轉,不要太快,否則一跌倒爬不起來」,央行將以加強金檢方式進行,避免陷入與其他國家一樣窘境。

    對於打炒房被市場稱為「金龍海嘯」,楊金龍坦言心境「五味雜陳」,對房仲、建築業從業人員「Sorry」,但若能對社會帶來正向的影響,扭轉民眾預期心理,「我覺得是滿安慰的」。

    央行昨也公布台銀等五大銀行十一月新增房貸金額九四三.五二億元、月增六十七.二九億元,主因年底交屋潮與十一月工作天數較多;新承作房貸利率月增○.○○八個百分點、升至二.二○九%,創二○○八年一月以來新高,主因是健全房市措施逐漸發酵及銀行控管風險調升利率。

    十一月房貸餘額雖衝破十一兆元大關,但年增率下滑至十.七六%;土建融貸款餘額更月減一九五億元,降至三兆四四○○億元,年增率也下滑至四.一三%。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6j744k
    more
  • 調整用-125.png

    金管會推台日跨境ETF雙掛牌 第1檔最快明年Q3問世

    〔 自由財經 / 記者吳欣恬 〕
     









    為打造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金管會將於近期公告日本為台灣承認的境外ETF基金註冊地與基金管理機構所在地,開放台日跨境ETF相互掛牌。目前已有至少1家投信表達興趣,首檔台日跨境ETF可望在2025年第3季掛牌。

    金管會必須先公告某地或某國為我國承認的境外註冊地與所在地,該國貨該地的ETF才能來台灣掛牌。在此之前,金管會只有公告過台港ETF雙掛牌。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指出,有投信業者向金管會建議,希望開放台日跨境ETF相互掛牌,金管會將此列入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計畫中的一環,經台灣證交所與日本東證所洽談,台灣及日本達成推動ETF相互掛牌合作共識。

    高晶萍說明,台日跨境ETF相互掛牌,是指由台灣投信業者擔任總代理,引進日本ETF,或由台灣投信業者發行ETF連結基金(Feeder fund),投資日本當地已掛牌的ETF。反之,日本投信業者也可擔任總代理,引進台灣ETF到日本市場。她透露,已有至少1家投信業者表達有意參與台日跨境ETF雙掛牌。

    對於台港ETF雙掛牌成效不如預期,高晶萍坦言,可能因複委託投資香港等管道漸多,台港雙掛牌的ETF規模逐漸萎縮,使得掛牌的4檔僅剩1檔。

    高晶萍提到,除了台日外,也不排除開放台美或台歐ETF雙掛牌,但前置作業包括比對法規是否對等、監理資訊能否充分交換、是否能平等互惠等,還有程序要走。金管會抱持開放態度,只要程序完成、投信業者也有興趣,完成評估即可陸續開放。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jQ34l1
    more
  • 調整用-120.png

    美元指數站回107高位!新台幣收32.508元、貶2分

    〔 自由財經 / 記者陳梅英 〕
     







    歐洲央行再降息1碼,且表態不排除進一步寬鬆,歐元跳水,美元指數再度站上107高位,主要亞幣全數走貶,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也貶回32.5元價位,終場收在32.508元、貶2分,成交量萎縮至13.83億美元。

    台股今日也是震盪走低,收在23020.48點、跌26.32點,三大法人合計賣超103.3億元。其中,外資賣超40.33億元。

    外匯交易員指出,美元指數再度轉強站上107高位,主要是歐洲等央行降息,歐元跳水,而歐元在美元指數的比重高,使得美元指數衝高。

    本週在歐洲央行、瑞士央行與加拿大央行同步降息後,下週還有美、英、日與台灣央行即將召開利率會議,各國央行決策備受關注。

    其中,由於日本銀行內部意見分歧,升息恐延至明年,造成日圓近期走貶,今日已貶破153兑1美元,寫近1個月新低;人民幣則在美國加徵關稅陰霾下,外電報導中國官方恐走老路,放手讓人民幣貶值挽救出口,今日離岸價再度逼近7.3兑1美元大關。

    台幣週五雖然又貶回32.5元價位,但最近一週台幣大致在32.3元至32.6元區間內,表現相對平穩。

    根據央行公布4點匯價,美元指數今日大漲0.53%、新幣重貶0.34%、人民幣慘跌0.22%、日圓下挫0.15%、台幣貶0.06%、韓元貶0.04%。

    本週新台幣匯價在美元轉強、外資熱錢匯出下,貶值1角或0.31%,週線翻黑。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V0La95
    more
  • 調整用-119.png

    房市熱潮難擋 央行祭史上最重打炒房措施

    〔 自由財經 / 記者陳梅英 〕
     





    為抑制過熱房市與民眾對於房價只漲不跌的預期,中央銀行8月起陸續找銀行喝咖啡、祭出為期1年的自主總量管制,9月19日宣布第7波房市信用管制措施搭配升準1碼,這是央行首度對「有房無貸」者出手,取消其寬限期,並下調第2戶貸款成數至5成,擴大至全國適用,被稱為「史上最重打炒房」。

    央行總裁楊金龍「要給投機者一個教訓」的說法,也獲得總統賴清德力挺,總統於國慶演說中強調,執政團隊不會迴避打炒房問題,「即便得罪特定團體,也在所不惜」。

    各部會賣力打炒房,加上銀行房貸逼近滿水位,陸續調高利率「以價制量」,近期國內房市量、價已有降溫跡象,買方觀望心態轉濃。

    根據統計,自8月起,六都買賣移轉棟數已連續3個月下滑,11月雖較10月增加0.9%,但較去年同期下滑15%。從信義房屋房價指數來看,大台北地區的房價漲幅也開始收斂。

    另,央行統計,台灣銀行等5大銀行10月新增房貸大減234.23億元、降至876.23億元;10月底房貸餘額年增率11.07%,終止連16月上升趨勢,建築貸款餘額年增率下滑至4.7%。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ZZXRpQ
    more
  • 調整用-118.png

    出口可望連13紅

    〔 自由財經 / 記者陳梅英 〕
     



    本週財政部將公布11月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預期在年底出口旺季以及人工智慧(AI)動能延續下,出口規模有望落在393億元至408億元間,年增率約5%至9%,將寫連13紅紀錄。

    根據財政部統計,10月台灣出口413億美元,表現符合預期且偏強,年增8.4%,已連續12個月正成長;10月進口為344.3億元、年增6.5%,也為連8紅。

    累計前10月出口3,904.2億美元、年增10%,進口3,239.7億美元、年增9.8%,皆為歷年同期次高水準。

    財政部指出,由台積電(2330)法說會釋出的訊息來看,AI商機正式啟動下,將挹注我11、12月外銷動能,也將帶動出口、進口持續成長,樂觀看待今年出口年增率達成行政院主計總處預估的8.7%,將創歷年次高記錄。

    前10月實質薪資 可望維持正成長

    主計總處本週將發布10月受僱員工薪資與人數統計,預期在10月通膨回落下,前10月實質薪資將維持正成長。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前9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含本俸及固定津貼)平均4萬6,364元、年增2.72%,為4年來最大增幅;加計非經常性薪資(獎金、加班費等),總薪資平均6萬2,450元、年增4.11%,增幅為10年最大。

    扣除物價漲幅後,前9月實質經常性薪資4萬3,133元、年增0.45%,實質總薪資5萬8,098元、年增1.8%,薪資增加幅度皆已超過通膨。

    另,9月底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847.8萬人,月增2,000人、年增4.9萬人。前9月受僱員工平均844.4萬人、年增2.7萬人,其中住宿餐飲、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分別年增1.5萬人及1萬人,製造業則減3.3萬人。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DKmNzd
    more
  • 調整用-114.png

    金管會推「虛擬資產保管業務」試辦 明年元旦起受理申請

    〔 自由財經 / 記者吳欣恬 〕
     

    金管會今推出「虛擬資產保管業務」的主題式業務試辦,並發布相關說明資料及問答集,將從明年1月1日起受理業者申請,希望促進金融機構發展安全且可靠的虛擬資產保管服務,並支持國內金融創新發展。

    金管會透露,目前有5家民營銀行洽詢,收件後原則上審查兩個月,若文件齊備,最快可在明年上半年看到首家業者獲准試辦,為期6個月。

    金管會表示,針對本次「虛擬資產保管」的主題式活動,有意參加的業者,自即日起可向金管會提出輔導請求,受理申請期間為明年1月1日至4月30日,金管會在審查後也會對外公布審查通過的業者名單。本次試辦的成果及經驗,後續也將作為金管會增訂相關規範及推動政策參考。

    綜規處表示,可申請試辦的對象為金融機構,金融機構也可與金融科技業者合作試辦,且沒有針對金融機構的資格做出限制,主要會看安全、風險管理辦理的情形,業者洽詢多著重在辦理程序面及後續業務規劃,明年若有送件申請會先接受,再以個案考量審核狀況。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mRv0Nl
    more
  • 調整用-113.png

    量能急凍!新台幣陷入狹幅盤整 暫收32.523元

    〔 自由時報 /  記者陳梅英 〕
     

    美國感恩節放假,美元因交易清淡持續走弱,日圓兌美元匯率一度升破150大關,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則在市場觀望中在32.52元附近上下波動,中午暫時收在32.523元、貶0.2分,上午台北外匯經紀公司成交量僅3.7億美元。

    台股今日則是開低走高,但市場追價意願不足,10點過後大致在平盤附近遊走,目前呈現小漲走勢。

    儘管美國10月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顯示通膨仍然頑強,距離2%目標還有段距離,不過國際美元在感恩節前夕因投資人獲利了結反而走跌,今早美元指數更近一步跌破106位置,主要亞幣皆獲得喘息空間。

    其中,日圓更因中東停火協議生變避險資金湧入一度升破150大關,人民幣離岸價早盤也回升至7.2309兑1美元,為近一週新高。

    新台幣匯價昨日結束連2貶後,今早以32.51元、升值1.1分開出,在市場觀望氣氛下,最高升抵32.5元、最低觸及32.54元,上下波動收窄,陷入狹幅盤整走勢。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EgZ1Dv
    more
  • 調整用-112.png

    Q3經濟成長率可望上修 明年上看3%以上

    〔 自由時報 /  記者陳梅英 〕
     

    本週有多項重要數據發布。其中,中央銀行將公布房貸與建築貸款餘額,預期仍雙雙創高,惟年增幅是否反映政府打炒房效應有所收斂,需進一步觀察;主計總處將公布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與明年經濟預測,在出口表現優於預期下,Q3經濟成長率將上修至3.9%以上。

    主計總處日前已發布第三季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概估值為3.97%,比8月預測數高出0.76個百分點,主因出口表現優於預期,若第四季按照原先預測表現,全年經濟成長率將衝破4%、達4.1%。

    主計總處並將更新對明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外界關切若納入川普重返白宮影響,主計總處是否維持8月時預測值3.25%?

    另外,國發會將公布10月景氣燈號,在9月重返黃紅燈後,10月是否再度躍上紅燈,仍有變數。

    根據國發會資料,景氣燈號睽違2年半於6月終於再見紅燈後、7月立馬掉回黃紅燈,8月又變回紅燈、9月則再度落至黃紅燈,景氣燈號變化有如春天後母臉,捉模不定。惟國發會表示,雖然燈號在黃紅燈與紅燈區之間來來回回,但是領先及同時指標分別連11個月、17個月上升,顯示景氣維持成長態勢。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V051Dy
    more
  • 調整用-108.png

    從勁敵變兄弟!供應鏈合作 南韓成為台灣最大入超國

    〔 中時新聞網 /  吳靜君 〕
     

    財政部表示,南韓為我國第5大出口市場,次於中國大陸與香港、美國、日本及新加坡、第4大進口來源,次於中國大陸與香港、美國及日本,雙方經貿往來熱絡,我對南韓貿易長期處於入超狀態。

    近來在AI供應鏈分工運作下,台、韓互動更見增溫,今年前10月我國對南韓出口168 億美元,占出口總值 4.3%,年增 11.0%,自韓進口349億美元,占進口總值 10.8%,創歷史新高,年增 50.0%,出、進口相抵,入超 181 億美元,提前刷新歷年全年紀錄,且超越日本167億美元,成為我最大入超來源國。

    我國與南韓同為出口導向之經濟體,產業結構頗為相似,相互進出口的主要貨品多有重疊,均以電子產品為大宗,石油煉製品亦占一席之地。如以入超貨品觀察,今年前10月我對南韓入超前5大貨品,合計占我對韓總入超8成6,其中排名首位的積體電路入超高達 129 億美元,占 71.3%,主因南韓在記憶體擁有領先優勢、以及此波AI商機中,雙方同為國際大廠關鍵元件合作夥伴,其大量供應DRAM予國內廠商進行封裝整合所致。

    南韓煉油產業頗具規模,加以儲油設施完備,我自韓進口柴油、半精煉石油增加,致石油煉製品入超 8 億美元,占 4.3%居次;電腦零附件、環烴,用於工業塑料之對二甲苯、苯等同為持續入超貨品,金額在6到7億美元;鋼鐵結構物因今年以來我國為建置離岸風場,自南韓採購之鋼鐵製塔及格狀桅桿呈倍數成長,入超金額擴增為5億美元。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WAL8R7
    more
  • 調整用-107.png

    外幣放款 連四月正成長

    〔 工商時報 /  魏喬怡 〕
     

    受美國降息、AI需求增兩大因素,國銀看好外幣放款動能持續成長。據央行統計,至今年9月底國銀外幣放款達4,783.47億元,較8月略減142.77億元,但年增率高達3.54%,連四月維持正成長,反映出整體趨勢向上。

    中信銀行指出,美國聯準會(Fed)一如預期11月降息1碼,主席鮑爾也強調貨幣政策不受到選舉結果影響,因此預估今年最後一次會議,還會再降息1碼。而今年經核准對外投資金額,累計至9月已較去年整年度成長76%,同一時間的進出口貿易數據累計值,也較去年同期增加10.15%,加上美元降息因素,可望持續帶動外幣放款動能。

    外匯大行兆豐銀也表示,台灣經濟以出口為主力,因地緣政治因素及國際景氣能見度不佳,國內廠商生產、擴廠及投資都趨於保守,對外幣放款需求相對減少,但聯準會啟動降息以來,提升國內企金外幣放款業務的成長。外幣放款需求的變動,除美元利率走勢外,還須視國際景氣及終端消費需求是否提振,將掌握既有客戶企金外幣放款商機,利用海外據點廣布的優勢,透過國內外分行合作引介,開發外幣授信案源。

    台北富邦銀行也認為外幣放款持續增加,主因全球經貿成長穩步回升,AI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熱絡,繼續推動外幣放款動能的擴大。

    第一銀行說明,下半年來海外分行放款穩步成長,9月海外分行放款相較去年同期成長約5%,但國際政經情勢瞬息萬變,海外經營仍重視風控,將採在地及台商客群並進的方式,深化同區域內海外分行間的合作,擴大業務量能。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WAL8R7
    more
  • 調整用-104.png

    大摩看2025年亞洲市場 台韓列紅色警戒

    〔 工商時報 /  簡威瑟 〕
     

    摩根士丹利最新釋出新興亞洲2025年投資觀點,提出亞洲高度依賴貿易的經濟體系,將面臨更大的外部壓力,特別是因美國逐步提高關稅與全球貿易放緩所帶來的挑戰,預料各市場表現會有不小差異,2025年的五大關鍵「台海緊張」赫然入列,成全球投資人不得不持續正視的議題之一。

    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策略師Jonathan Garner領銜的團隊,於歲末拋出2025年展望,迅速吸引市場注意。他並提出,今年美國總統選舉已改變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由共和黨政府全面執政的「紅色浪潮」來臨,未來可能出現更高的關稅環境,對經濟增長產生衝擊,不利亞太與新興市場股市表現。



    摩根士丹利看2025年新興市場前景


    除不令市場感到意外的潛在高關稅衝擊,大摩認為,若進一步考慮大陸對抗通縮等問題,及半導體、科技產業面臨的周期性挑戰,建議旗下客戶,於新興市場布局更應專注於印度、東協結構性內需增長,南非市場也可望復甦。相較下,大摩對南韓、台灣、大陸最悲觀,均持「減碼」態度。

    摩根士丹利提出的2025年聚焦主軸,包括:一、因共和黨政府可能會大幅拉高貿易的關稅與非關稅壁壘,多極化(Multipolar)世界正在崛起。二、半導體與科技產業降評至「減碼」。三、投資內需(大陸以外)優於出口產業,正面看待新興市場經濟體中的傳統經濟發展機會。四、看好亞洲金融加速發展,對金融類股(不含大陸)廣泛給予「增持」投資評等,認為亞洲金融市場的發展,可能將繼續受到內部資金流動與政策推動。

    最後,與台灣另一切身相關的要點是,大摩提出油價與台海關係的緊張,是2025年五大主軸中,最需要密切關注的風險變因。

    進一步剖析大摩對半導體與科技產業的看法,事實上,大摩7月時已將族群投資評等由「加碼」降為「中立」,此時進一步降至「減碼」,強調保護主義對半導體與科技產業影響,可能遠大於其他產業。對應至與科技息息相關的台灣與南韓市場,摩根士丹利坦言,相關產業估值過高、資金配置集中、經濟體對貿易的高度敏感性,再加上地緣政治挑戰,促使大摩對台、韓二大市場保守以待,並給予「減碼」投資評等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大摩亞洲不含日本與新興市場最看好的各20檔關注個股清單,台灣這次入列的代表,不是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反映出產業面對半導體轉趨謹慎的觀點。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b3RNlE
    more